海棠耽美 - 都市小说 - 超级农业巨头在线阅读 - 第163章 视察新的养殖场

第163章 视察新的养殖场

    第二天早上,把荣华富贵和小花送到幼儿园门口。

    他蹲下身子给三个小朋友整理着装,同时不忘叮嘱道:“荣华富贵,相宜你们上课认真点,知道了没有?”

    前几天四叔四婶已经让小花认了他跟杨敏当爸妈,相宜是他给小花取的名字。

    出处: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宜”指温婉宜人,比喻女孩善解人意,温婉可人,和善大方。

    名字引申寓意为温文尔雅,美丽出众,体贴入微。

    “知道了,爸爸你放心,我和哥哥会保护相宜妹妹的,不让同学欺负她。”富贵拍着自己的小胸脯做了保证。

    “对,我们会保护相宜妹妹的。”荣华拉着妹妹的手跟着附和。

    闻言王青点了点头,对于兄弟俩他倒是不担心,天天住在阵法里,吃喝的东西里面,都有着空间灵水在里面。

    兄弟俩现在身体壮得跟小牛犊子似的,他们不欺负别人就算好了呢!

    要有想来欺负他们兄弟俩,分分钟教你做人。

    “相宜,同学欺负你的话,你就去二楼找两个哥哥,知道吗?”刮了刮她的小琼鼻,王青轻声道。

    小公主平时话少,村里也没有同龄的孩子陪她玩,性格有些内向。

    自从她在家里跪祖认他们当爸妈后,每天接送都是他家在管。

    早上四叔他们把她送到家里就去上班了,晚上下班了来家里接她回家就行。

    最近几天,有着荣华他们陪着,王青发现她变了不少。

    话比以前多了不少,荣华他们带着她四处跑,性格也外向了一些。

    在王青脸上亲了一下,相宜妹妹脸上露出两个小酒窝,甜甜笑道:

    “知道了爸爸,爸爸再见!金鹏再见!”

    说着就跑开了,兄弟俩对王青和金鹏挥挥手,也跟着进去了。

    看着他们的小身影进了教学楼,王青道:“金鹏,我们也走吧!”

    “嗯,知道了主人。”金鹏点了点头。

    “这是谁啊?那是他的孩子吗?”

    这时在他旁边不远处,一个少妇问着身边的老妇人。

    因为王青给她的感觉太年轻了,穿着一身黑色运动套装,头上梳着大背头,皮肤白皙,身材瘦弱,帅气逼人,完全不像一个当爸的人。

    反而像个流量明星。

    “他叫王青,那两个小男孩是他亲生的孩子,那个女孩是他认的女儿。”看了一眼王青,老妇人道。

    她们真正的布依族,说着布依族语言。

    虽然王青不会说,但是他能够听得懂。

    “他没有女儿吗?”看着王青的背影,少妇好奇道。

    “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听他们说他是整个镇上最有钱的人,和我们村里合作投资的华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他的公司,海子那里现在正在建设的项目,就是他投资的。”老妇人介绍道。

    现在华腾农业发展在村里投资,她们这些老年人,终于不用指望政府养老金了。

    她听说现在海子刚建好的房子就是用来养猪的,她们村里种植的牧草等东西,以后就是拉到镇上喂猪的。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她的大孙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最近几个月在市里送外卖,昨晚他打电话回家给他们二老。

    说是应聘上了华腾农业,每个月工资就有5000块钱,要是表现好的话,年底还有奖金,这可把她和老伴高兴坏了。

    孙子学的是畜牧专业,毕业后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工作,这可把一家人操坏了心。

    现在找到了工作,他们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闻言。

    少妇惊呆了,她和丈夫一直在福建打工,家里公公去世了,婆婆病了她昨天才回到家里,今天送孩子来学校。

    没有想到才半年多没有回来,家乡就发生了变化。

    更是突然冒出了王青这个大老板,以前她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

    她继续问道:“他是什么生意的?这么有钱!”

    海子正在建设的房子,她也看到了。

    因为送孩子来学校,要经过海子旁边的马路。

    刚才她可是看到了,建好的房子有10多栋房子。

    没有上亿资金的话,肯定做不了,但是她没有想到,那么大的项目,竟然是这个年轻人投资的。

    “搞养殖的,听别人说他养的鸭子40块钱一斤,鸡的价格更贵,140块钱一斤,全部卖到大城市去。”

    “这也太贵了吧!!”少妇呆呆说道。

    上了车,王青很快离开幼儿园,五分钟后来到了海子。

    他刚下车,就看到众人站在养殖场门口等他。

    “李叔,王青来了。”见到他的车,王东对李斌说道。

    “我看到了,我又没有眼瞎,贵ewq168,王青一路发,这车牌有点意思。”李斌笑道。

    “没办法,谁让他那么骚包。”王东吐槽道。

    现在和李斌混熟了,他也放开了。

    “李叔,各位,不好意思,刚刚送完孩子才上来,大家久等了。”停好车,来到众人面前,给大家发着香烟,王青歉意道。

    “没事,可以理解。”点上烟后,李斌摆了摆手。

    众人寒暄几句后,就开始进入了养猪场。

    整个养猪场占地面积600亩,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养猪场。

    整个养猪场里有着10栋两层的建筑,它们都是猪舍。

    王青和李斌还有镇领导班子等人进去参观的同时,王东也吩咐专业人士开始对建筑进行检测。

    为了达到华腾农业‘变态’的苛刻要求,富源集团旗下建筑公司的设计师们,也是绞尽了不少脑汁,还请了不少专家。

    毕竟他们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以前建的都是写字楼和住宅楼,建设养猪场还是花姑娘上轿头一回,付出了不少心血,就是为了尽可能地让所有的猪舍都能贴近自然。

    二楼猪舍采用了双层结构的屋顶,精准度达到了20度的屋檐坡度,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屋顶每隔6米有一块采光瓦,隔热的同时又不会阻挡到紫外线,作用嘛就是为了提高圈舍里猪的免疫力。

    毕竟这里养的猪,不可能像村里的黑猪那样,能经常出去运动。

    这个养殖场里的猪们,可能到出售了才能出去。

    为了确保夏天室温控制,墙帘布均安装和使用了能够调节温度和湿度的水帘布。

    猪舍内部不同于传统猪圈,宽敞明亮,它们可以在里面撒丫子欢快跑步,也可以安稳地睡觉。

    整个猪场的母猪床设计,与地面相离100公分左右,使猪便排放后能够立刻落入到地面。

    不仅为母猪和仔猪们创造了干净、舒适的食宿条件,也十分方便卫生的清洗和打扫。

    几万头猪,如果光靠人工喂养,不是人累死,就是猪饿死。

    此时就要靠整齐划一的自动加料器了。

    喂养方式由喂养人员从饲料加工中心驾驶着电动车装料后,送到每个喂养器旁边,只需要将开关轻轻一按,饲料就会“噌噌”地自动添加到喂养器内,直到加满为止。

    整个过程不需要耗费饲养员的一点体力。

    猪场的铲屎官们同样轻松。

    整个猪场场地的粪便,均采用机械化括粪器清扫。

    只要将电开关轻轻一按,就可随时将粪便自动清扫出去,直接将粪便输入集粪池内。

    猪的排泄物经过发酵干湿分离等一系列处理工序后,固体成了绝佳的有机化肥,完全无臭,可以直接用在牧草种植、水稻种植等,实现循环利用。

    而与其他养猪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像村里的养殖场一样,不管是外面还是里面都种植了很多绿植,为了就是净化空气。

    仿造生态办公室的理念,将养殖场建筑室内与植物景观合为一体,打造出别样化的园林空间。

    棚架上,吊着株形优美的常春藤,叶色四季常青,茎叶自然下垂,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分栏空隙,株形挺拔的艾草,叶片呈浓绿色,散发着清新的香气,可以让人瞬间神清气爽。

    虽然已经在云上村的养殖场见过,但是几个镇领导还是觉得很新奇。

    “王青,光是这些绿植,恐怕就投资了不少钱吧!”镇书记王林感叹道。

    他觉得这养殖场太豪华了,从远处看,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猪舍是人住的呢。

    “这些绿植都是从村里的养殖场,移栽来的,没花多少钱。”王青笑了笑。

    “你们的猪场猪种引进工作准备得怎么样?”镇长刘刚问道。

    闻言王青说道:“我们已经跟牧原下了订单,过几天猪崽就能进场了,从明年开始,我们应该就不在需要购买猪崽了。”

    作为全国最大的生猪生产商,牧原集团早在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发展种猪育种的“种子计划”,近年来已连续多年无需进口种猪,摆脱了对进口种猪的依赖,走出了一条种猪育种产业化、市场化之路。

    数据显示,到2020年全国进口种猪将会超过3万头,创历史新高。

    这意味着生猪产业种源“卡脖子”问题依然严峻。

    究其原因,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本土育种存在周期长、投入多、见效慢等问题。

    因此,

    尽管直接进口外国原种猪每头需要花费至少4万元,甚至有时高达五六万元,但快捷、方便、见效快,

    在目前市场还是处于比较粗放、拼市场规模的阶段,国内很多企业对猪的育种并没有足够重视。

    一方面是生猪生产规模需求大量种猪,另一方面是依赖进口的种猪正在陷入“国外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局面。

    面对这种尴尬,牧原集团早在20年前就开始了“种子行动”,多年来持续投入大量资金,默默无闻地做着生猪育种创新研发工作,致力解决生猪种源瓶颈问题。

    接着大家又去了其他地方视察,总的来说,王青特别满意。

    一个大型养猪场,需要场长、副场长、配种员、分娩员、保育员、肥育员、兽医、修理辅助工、门卫等多种职员;而且养猪场兼顾着有机肥料生产厂一体,所需员工还要更多一点,全场员工共上百人的人。

    上百人的吃喝工作,几万头猪的吃喝玩乐,没有专门的管理人才,一不留神就是一场灾难。银科的超级农业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