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炮灰夫妻科举养家日常在线阅读 - 炮灰夫妻科举养家日常 第111节

炮灰夫妻科举养家日常 第111节

    至少?要先让他们安稳过个冬。

    姜月想起了一个人?,国公夫人?闻氏。

    闻氏自从找回了裴秋生以后, 便觉得?这是她行善积德积攒下的福气,让她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实?现了心中所愿。

    因此自那以后,她非但没有停止对贫苦百姓的帮助,甚至还在城北也设了个慈善堂, 每日?着人?施粥。

    不?过镇国公却?并不?这样想, 他认为家底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如今孩子都已经回来了, 不?能再这样无?限制的花钱出去。

    而且,城南城北都设了一个, 日?日?施粥,长安城的百官和百姓都看着在,他那些个同?僚们偶尔路过那儿时,心情都不?大?好。

    为官的,都不?想见那么多贫民聚集在一起,显得?好像他们的治理不?行似的。万一哪天陛下听见了什么风声或者微服私访遇见了,指不?定要有多麻烦。

    先前闻氏是为了找孩子,那大?家也可以理解。如今孩子都找到了,着实?不?应该继续下去,因而已经有官员同?镇国公献言了。

    因而,闻氏在城北的慈善堂开了没多久,便被镇国公强制关门歇业了,只剩城南的那个还照常开着。

    姜月想着,这慈善堂闻氏开起来都尚且艰难,自个儿再开一个,怕是行不?通,少?不?得?要遇见人?阻挠的。

    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施粥只能解决当?日?之困,确实?不?能作为长久之计。

    于是,姜月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还算靠谱的法?子。

    百宝阁位于集市中心,铺子背后除了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和能住人?的屋子,再没有多余的地方,不?像姜家杂货铺院子后面还有一大?块空地作为后院。

    姜家搬来百宝阁以后,那边就只留着一些泥塑乐园的东西,刚开始姜月还派小姜们轮流去照应一下,后来嫌麻烦,已经交给了李掌柜全?权打理,收入也直接给了他。

    不?过泥塑乐园占用的地方不?过是院子后面的那一片后院,而姜家杂货铺由于姜月之前并没有想好要怎么处置,因此整个儿的是空的。

    姜月准备在百宝阁外面贴个告示,宣布如今在马路上流浪的乞讨者,都可以来姜家杂货铺干些杂活,类似于洗石头和裁布裁纸之类的,洗二十枚石头可得?一文钱,裁块布得?一文钱,裁十张纸一文钱之类。

    干满五天还愿意?留下来接着干的,便可以租一件冬衣穿,一个月起租,一个月三十文银子。

    她怕给得?高了,会?有原本没那么缺钱的普通百姓也来抢着做,反而让那些真正需要的穷人?进不?来。

    因此,她这工钱给的不?多,普通有活计有收入来源的人?压根都不?会?看一眼,但对于那些长期吃不?饱穿不?暖的人?来说,一人?一天下来能挣个二三十文左右,若是手?脚麻利的,挣个三四?十文也不?是问题,足够他们吃饱两顿了。

    省一省,也能租一床棉被盖。

    如此一来,她也不?算亏,毕竟这些活计百宝阁的人?也要花时间做,不?如把这些费时间又简单的活计分出去,可谓一箭双雕。

    她最主要的花费,便是准备被子了。时下棉的价钱并不?便宜,棉被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若她想图省事?,直接买做好的被子,最便宜的成?衣冬衣也要十两一床,厚一点的便要十五两。

    而三十文一个月的价格租给他们,几乎是回收不?到什么,以后也很难再卖出去,算是纯做善事?了。

    但他们所做的杂活能给其他的工匠剩下时间做东西,这多做出来的东西卖出去也是百宝阁实?实?在在的银子。

    这是双赢。

    姜氏不?觉得?姜月这样的念头这是个好主意?,想阻止她,“阿月,这样会?不?会?不?太好?来我们铺子买东西的可是有许多的达官贵人?,若是公开让那些乞丐们帮着做,恐怕贵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买了。”

    这话说的确实?有道理,有些贵人?格外讲究的,连东西掉在乞丐们待过的地上都可能不?会?要了,更何况还是他们用手?碰过的。

    姜月也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样做确实?可能会?影响百宝阁的销量。

    但她对此也不?是没有准备。

    姜月准备效仿现代那些扶贫做法?,从百宝阁其中一个铺面中腾出一面墙的位置出来,写上“扶贫行善区”,写明了这部分的东西经过了流浪的乞丐之手?。

    至于她们买不?买,姜月心里其实?没什么底。但愿能有些人?美心善的女子愿意?买,若真是没什么人?买,那姜月也只能另想它法?了。

    反正到了春天回暖以后,万物复苏时她还能做别的打算。

    将就将就把这冬天过去了吧。

    于是,姜月说干就干,告示一出,她便将跟着她的木匠石匠全?部召集到一处,宣布后面的安排。

    那些木匠石匠见两月有话要说,便赶紧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专心听她讲。

    姜月开口道,“今日?叫大?家来,是想说下调整月银的事?。”

    众人?闻言顿时眼里都是欣喜,他们对于这样的开场白那可是太熟悉了,姜姑娘宣布月银的事?向来都只有涨的没有降的。

    如今临近年关,过几天就是月底了,姜姑娘估计是体恤他们,又要给他们涨了吧?

    不?过,这次姜月讲的却?同?往常不?一样。

    她道,“大?家也知道,如今外边天气冷,也有不?少?人?在挨饿受冻,我准备让外面流浪的那些百姓在我姜家杂货铺那边帮着干些杂活,但他们不?熟悉活计,我也不?熟悉他们,因此需要一些人?去当?监工看着他们。”

    众人?面面相觑,姜姑娘这是什么意?思?

    要赶他们一部分人?去做监工?不?做现在的活计了?

    当?然他们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个,监工这种不?怎么需要出力则不?太需要动脑子的活计,给不?了现在这么多月银吧?

    有人?便问了出来,“那姜姑娘,监工具体是做什么?去做监工的人?月银给多少??”

    姜月已经提前算好了,她道,“做监工的那些人?,其实?只是换个地方做东西,在这里做什么去了那边还得?要做什么,只是有我们自己的人?看着我更放心些。月银算法?不?变,不?过为了鼓励大?家,也因为做了东西还要辛苦大?家送过来,去那边监工的,一个月多三两银子。”

    其实?乍一听,三两银子相对于他们二十到四?十两月银来说并不?多。

    可姜月没忘记,姜家最初一个月只能挣二两银子。

    众人?们也没忘记,他们在来姜家之前一个月拿的要比现在至少?少?了个十五两,大?多也就拿个十几两。

    那个时候,谁家愿意?给他们多一两银子月银,他们都愿意?屁颠屁颠地跟着后面的。

    因此姜月这话一出,除了褚信和少?数几个不?怎么缺钱家里又离集市中心近的人?,其他人?竟都是要去。

    有人?问褚信为什么不?去,他道,“我要省点时间给百宝阁多做些东西,哪有那样多的时间来回跑?”

    姜月听了只笑,便让愿意?去的人?收拾收拾东西往姜家杂货铺搬,又叮嘱了几句到时候教贫民们做什么。

    估摸着这两天消息一传开,就会?有贫民过去了。

    *

    年关将近,临近春闱,夫子布置的课业逐渐繁重,裴秋生也愈发繁忙起来。

    不?过,由于有夫子的传道受业解惑,又有系统的加持,裴秋生的备考之路顺风顺水。

    这日?月底,他来百宝阁时,意?外地发现院子里的工匠少?了许多,他看见褚信正在院子里面雕一朵黄玉,待他收手?时方才问道,“褚大?叔,人?怎么这么少?,其他的工匠们去哪儿了?”

    褚信道,“前几天都搬到去姜家杂货铺那边干活去了,姜姑娘要给乞丐们住处和活计,让大?家帮忙盯着些。”

    裴秋生一细问,才得?知姜月将许多流落在街头的贫民们安置到姜家杂货铺了,他们白天在那里干活,领了银子就去街上买吃的,晚上就在姜家杂货铺打地铺,听说许多人?都已经盖上了棉被。

    还听说姜月已经开始着人?准备冬衣,到时候也像棉被那样租给他们。

    裴秋生心下叹服。

    其实?他这几天在府里隐约听见底下人?在议论长安城有商铺招那些乞丐们做工,只是他当?时正在被夫子考学问,过后也没放在心上。

    如今才知道,他们口中的商铺就是百宝阁。

    难怪今日?他来的路上,路上的乞丐竟少?了许多。

    第120章 闻氏来访

    百宝阁让乞丐帮忙做活的事情, 很快就在长安城炸开了锅。

    有些贵女一听见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便是问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得知是这几日才开始之后, 才松了一口气。

    若是她们?发现此刻头上耳上戴着的东西竟是那些乞丐们做出来的, 怕是第一时间就得扔掉。

    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些人原本觉得没什?么?, 可我?没忍住跟风, 时不?时凑在一起讨论个两句。

    百宝阁的销量一下子便下滑了许多。

    原因无他, 即使?是姜月专门设置了个“扶贫行善区”,告诉众人只有这一块的东西是贫民们?帮着做的, 但众人对此不?买单。

    她们?只觉得百宝阁与“贫民”搭上了关系,铺子里的东西都沾上了不?干净。

    姜月倒是不?着急, 毕竟她手上存款还有很多,也相信等这阵子热度过去了, 销量定?然也能恢复一些。

    可那?些木匠和石匠却是着急得很, 自从有了贫民们?的帮忙,如今东西的产量一下子便上去了很多。

    可这半个月他们?往百宝阁送东西时, 发现铺子里还有很多东西积压着没卖出去,尤其是“扶贫行善区”,东西已经堆得老高了。

    街上的流言他们?也不?是没听到,眼?见着来姜家?杂货铺的贫民越来越多,进百宝阁的客人却越来越少, 他们?怎么?能不?着急?

    他们?怕的不?是别的, 而是百宝阁开不?下去啊!

    万一百宝阁东西没人买了,开不?下去了, 姜姑娘发不?出来月银怎么?办?

    毕竟,养着那?么?上百个贫民, 夜里打的地铺都快将姜家?杂货铺给铺满了。姜姑娘对贫民们?又是给工钱,又是给做被子又是给做衣服,里里外外哪样开支不?大?

    他们?可还听说,姜姑娘准备过阵子再租个客栈给他们?住。

    万一百宝阁真倒了,他们?到哪里去找这么?高月银的活计去?

    因此,也不?用姜月说,那?些往百宝阁往返送东西的木匠石匠们?,都自发的给百宝阁做宣传,

    “哪里是什?么?乞丐做的东西?不?过是贫民,而且他们?现在收拾得可干净了,穿得可好?了,吃得饱穿得暖,已经算不?得是乞丐了。”

    “他们?不?过是洗洗石头裁裁东西罢了,他们?那?双手干活前,那?都是洗得白白净净的,半点脏污都没有。不?然,百宝阁里卖的头花能那?样光鲜干净?”

    “百宝阁可真是个良心铺子,自己挣钱了不?算,还想着救济百姓。这样好?的铺子要是不?支持,真是寒了人心啊。”

    ……

    一开始他们?说时,街上的众人只当是不?信。

    可时间久了,人们?也发现,从姜家?杂货铺里面走出来的人,那?确实身上脸上都是干干净净的。百宝阁里那?什?么?“扶贫行善区”,无论是珠钗还是头花,也确实一丁点儿的灰尘都没有。

    众人心里面也开始动摇,会不?会他们?说的是真的?而自己也不?应该对这样有良心的铺子抱有偏见?

    但是动摇归动摇,真正去买东西的人却还是不?多。

    去姜家?杂货铺的,还是大多去买买灯笼这样的摆件用具,而首饰中,也只有头花卖得最好?。

    因为一两银子一个头花大多是贫困些的女子才戴,她们?心里不?是很在意这是乞丐们?裁出来的,只知道百宝阁的头花又便宜又好?看,还嵌着珍珠呢,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而且这段时间以来,由于?销量的提升,头花的样式可谓是越来越多了。

    姜月从一开始日入几百两银子变成了日入几十两,有时候甚至只有十几两。

    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倒是亏损不?了什?么?,只是在不?考虑买玉石、冬衣和棉被的情况下,基本上变成收支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