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9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9节

    这肉大的大,小的小,厚薄不均。身为老大,又是个女娃子,家务做得这么不熟练,可见是个懒货。

    站在马大婶身后的夏老太的孙子也是高中毕业,正在找工作,她极感兴趣地问:“你刚高中毕业啊?那找到了工作了吗?现在的工作可不好找哦。找不到工作就得下乡吧?”

    “嗯,我爸妈给我张罗了,过几天就去上班了……”

    盛琳含糊着说了一声,用纱布在锅里胡乱擦了点油,就把切了大半的肉往锅里倒。

    她实在不想跟这些人聊天了。

    “哗”地一声,锅上升腾起一阵雾气。

    她用锅铲在锅里翻了两下,就往外赶人:“几位大妈大婶,厨房脏乱,煤炉又呛人,您几位先出去吧。等我把饭做好咱再聊,好吗?”

    她用的虽是问句,脸上也带着笑,但语气不容置疑,笑容带着两分冷,这些老太太哪里看不出自己被嫌弃了。

    马大婶是个泼辣不讲理的,对方一个不知打哪儿来的小姑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敢不给她面子,她当即就撂下了脸子。

    她转身跟赶苍蝇似的对身后众人甩手:“走走走,出去,没看人家不欢迎咱们吗?杵在这儿可别把人家的肉味给吸走了,咱可赔不起。”

    盛琳自以为对这些人挺客气了,结果马大婶一句话就让她把这些人都得罪了,她顿时也沉了脸。

    “我可没这意思,这位大婶可别曲解我的意思。”盛琳不高兴,语气就有些冲,“我只是觉得这厨房狭窄,又烟熏火燎的,不是聊天的地方,才说等我做好了饭再聊,有什么错?大婶你非得说话这么难听吗?”

    “嘿哟,你这小姑娘可真是有意思,你以为我们都是瞎的,看不出你厌恶我们呢?”马大婶两手插腰,就要开喷。

    结果就说了这么一句,王大妈的声音从窗户处传了过来:“马桂英,你孙子在家里哭呢,赶紧回去看看吧。”

    第14章

    她这话让马桂英有了台阶下。

    盛琳好歹是盛河川的侄孙女,又是第一次来这里做客。要是她把人给骂了,肯定会得罪盛河川。

    盛河川别看是个孤老头儿,表面上只是机械厂看大门的,可住在这院子里的人都知道他战友多,能量大,他自己在厂子里说话也有一定的份量。

    他们为了子孙,没准什么时候就要求到盛河川头上,实在没必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得罪他。

    马桂英哼了一声,对盛琳道:“算了,看在你大爷爷面上,我不跟你计较。”这才转身走了。

    其他人也各自散了。

    盛琳咬了咬唇,抬头朝窗户外的王大妈道:“王大妈,我刚才真没别的意思。”

    “大妈知道。”王大妈朝她和蔼地笑了一下,“你马大婶就是这脾气,你别往心里去。行了,你赶紧做饭吧。”

    盛琳刚才背对着马大婶她们,脸正好对着窗户,她眼中的不耐烦与不屑都被王大妈看在眼里。王大妈对她的印象并不好。

    但盛琳是盛河川的侄孙女和客人,王大妈自然不会把这点不喜给表现出来。

    马桂英是个小心眼的,被盛琳怼了一句,虽不敢明面上欺负她从而得罪盛河川,但不妨碍她背后说盛琳的坏话。  “你们看看那小姑娘,眼睛都快翻到天上去了,这是看不起咱们,不愿意跟咱们说话呢。”

    夏老太跟马桂英为人差不多,都是爱管闲事爱八卦的,不过她有些胆小怕事,不愿意当面跟人起冲突,但不妨碍她背后嚼舌根子。

    她附和道:“可不是。她自以为遮掩得好,可哪里瞒得住咱们的眼睛?这小姑娘为人真不行啊。什么样的人家教出什么样的人,她那一家子估计也不怎么样。”

    她眼珠子咕噜噜转:“说什么过几天要去上班,没准今天来就是想让盛大爷帮她找工作的。”

    他们家正打算着求盛河川帮家里孙子找份工作呢。现在盛河川忽然认了一家子亲戚,还有个正准备找工作的盛琳,他们家的打算恐怕要落空了。

    马桂英撇撇嘴:“可不是?一家子粘上来,怕是要吃盛大爷的绝户呢。”

    “哎约,你看到了没有?刚她才饭都没煮就开始煮菜,等饭熟了菜早就凉了。而且你们看她切的菜没有?那肉切的一块厚一块薄,可见是不常做家务的。十八岁的一个女娃子,还是家里老大,啧啧啧……”

    “对对对,就是就是。”另一个叫陈映霞的女人连连点头附和。

    她今年四十出头,生了三女二子,女儿们从能走路起就开始做家务。她最看不惯的就是女娃子不会做家务,盛琳刚才在厨房的种种做法,她真是不吐不快。

    屋里,盛爱国问了一下盛河川的饮食起居后,貌似关心地对他道:“你自己一个人住,要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哪里能行?哥,咱们年纪一天天大了,有时候不服老都不行。你这样我都不放心。”

    “这样吧,让琳琳搬过来,给你做饭洗衣,照顾照顾你。如果你不嫌弃,我把她过继给你当孙女。以后就算她结婚了,也可以一家子就近住着照顾你。这总比你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强。”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如果你不愿意,那就搬到我那院里跟我们一起住,这样也好彼此有个照应。”

    如果不是因为盛余那小姑娘的出现,让盛河川对于弟弟一家的为人存疑,他以为盛爱国说这番话是关心自己,不放心自己。就算这其中有一点私心,但这份关心是真切的,他会很感动。

    可盛余的存在,一直提醒着盛河川要客观冷静地看待弟弟一家。

    而短短的几次相处也让他了解了弟弟一家的为人,深切地意识盛爱国此时说这番话并不是真正的关心他,而是想要算计他手中那点资源、财物。

    让盛琳过来照顾他,甚至把盛琳过继给他,就是接收资源的最好方式。

    “不用不用。”他连连摆手,“我身体还硬朗着呢,哪里需要人照顾?再说这大杂院我住了好些年,邻居对我也挺照顾的,就比如你见过的方毅那小子,我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很乐意伸把手。”

    “再怎么的,外人都不如自家人靠谱,你也不好老去麻烦人家。”

    “是啊。”盛国强接过盛爱国的话道,“以前就算了。现在您有了我们这些亲人,哪里还好老麻烦外人?您这样,我们这做晚辈的心里也不安呐。”

    “不用不用,真不用。”盛河川仿佛犟劲上来了一般,任那父子怎么说都不同意。

    劝了一阵,盛爱国实在没办法了,不得不把最后那点算计摆在明面上。

    “哥,不瞒你说,我把琳琳过继给你,也存了一点私心。如果她过继,那她就不用下乡了。琳琳从小没吃过苦,这倒没什么,吃点苦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她长得好,我很担心她下了乡会出事,我们胡同有个孩子就是因为这事没的。事关孩子的生死大事,所以我才厚着脸皮来求你。”

    盛河川皱起了眉头,看向盛爱国的目光也冷了两分。

    盛爱国把话说得这么严重,仿佛盛琳一下乡就会丢了性命一般,这简直就是对他道德绑架。

    不管盛爱国说什么,盛河川都不愿意让盛琳从他这里得什么好处。

    相比起盛余那孩子这些年吃的苦,盛琳可谓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两人的境遇天壤之别。

    不管盛余是不是盛爱国家的亲生孩子,既然盛爱国一家把盛余换到他们家了,就应该把她跟盛琳、盛智一同对待才对,这才对起得良心。

    现在他们把孩子往乡下一扔十几年,让孩子吃尽了苦却半点不疼惜。盛琳不过是下个乡,盛家就要死要活的。对比不要太过。

    如果没有盛余,盛爱国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他帮一把也无所谓。可有了盛余作对比,他是千般万般不愿意帮盛琳哪怕一丁点。

    第15章

    他正色道:“爱国,你这思想觉悟有问题啊。我们国家那么多知识青年下乡插队,难道都去送死?国家安排他们插队,难道是要害了他们?从五几年开始到现在,下乡插队都有十几年了,人家孩子都能活得好好的,在乡下干出一番事业,怎么轮到琳琳就不行?”

    他指了指外面:“旁的不说,我们大杂院就有好几个孩子下乡,也有长得花容月貌的小姑娘。他们在乡下锻炼自己的意志,通过自己的知识与见识帮助当地农民过好日子,不叫苦不叫累。怎么我们家孩子就半点苦不愿意吃?”

    “作为一个退伍老兵,一个老党员,我是坚决拥护党和国家做出来的任何决定的。别人我管不着,但我绝对不会为了帮助家中小辈逃避劳动违反国家规定与个人原则。”

    这一个个大帽子压下来,说得盛爱国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盛国强的脸色很不好看,心里暗骂这老东西顽固迂腐,没有一点人情味儿。难怪他养子要跟他划清界限,临到老了孤零零一个人。

    盛河川仿佛是听到了盛国强心里话一般,他的目光移到盛国强脸上,表情冷肃:“爱国,国强,你们都是国家工人,更应当遵从国家规定才是。溺子如害子。下乡插队,别人去得,咱们家孩子也去得。”

    “至于你们担心的那些,等琳琳下了乡下,我再想办法找找人,看看有没有战友是那个地方的,到时候叫人关照一下,不让她吃亏就是。”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盛爱国和盛国强也知道盛河川是不会帮他们的了。

    盛国强终究年轻,虽极力忍住,但那不好看的脸色仍然透露出他内心的不满。

    盛爱国年纪大些,城府也深一些。虽然他很不高兴,但也知道不能在盛河川面前表露出来。

    不说他对分别了几十年终于相认的哥哥还有一丝亲情,不想因为这事而闹出隔阂,只说盛河川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不定哪一天就退休了。到时候他这个工作岗位不还是落到他们手里吗?

    盛河川没有后人,这份工作不给他们还能给谁?如果盛河川把工作卖给别人,一点好处不给他们沾,到时候再疏远也来得及。没必要现在就跟他翻脸。

    他一脸诚恳:“哥,你说的对,是我们想岔了。如果琳琳真要下乡,到时候还真得麻烦哥你找人护着她些。”

    盛河川点点头:“这没问题。”

    盛琳在厨房里一片兵荒马乱。

    盛琳跟盛智相差六岁。在盛智出生前,她是盛家唯一养在盛爱国夫妻和盛国强夫妻膝下的孩子,因此也倍加宠爱。就算后来盛智出生,大家明显更疼盛智,对盛琳的疼爱也没减少多少。

    再加上盛老太原先是个家庭妇女,她又不大满意李玉芬这个儿媳妇,总想多使唤她,再加上粮食金贵,不能有一丁点的浪费,厨房里的活儿基本都是婆媳俩承包了。

    盛琳就算要做家务也只是打扫屋子、跑腿、洗碗、洗衣服,家里的饭是不用她做的。

    盛老太去世后李玉芬倒是想让盛琳做饭,但她浪费了几次粮食,即使在指导下做出了饭菜,也难以下咽后,李玉芬就歇了这份心思,只有要她最忙的时候,才让盛琳进厨房。

    因此昨天李玉芬教了盛琳几个菜,她今天也想好好表现,但隔了一个多小时后端上来的饭菜也一言难尽。

    盛国强大概也想明白了得罪盛河川没半点好处,早就收拾好心情,跟盛河川说说笑笑地缓和关系了。

    这会儿他就解释道:“粮食金贵,以前家里的饭菜都是我妈管着,都不让琳琳进厨房;后来她去世了厨房就由玉芬管。琳琳就是有心也没机会做饭。”

    说着他朝盛琳道:“我回去后会跟你妈说让她多教教你。这么大的姑娘了,不会做饭可不行。以后不管到哪儿,饭做得好不说别人,就是你自己也吃得舒服不是?”

    “好的,我知道了,我会好好跟妈学做饭的。”盛琳态度极好地点头。

    她给盛河川夹了一筷子土豆,一脸的羞愧:“大爷爷,我厨艺不精,没能做好饭,实在对不住。这土豆还能吃,您多吃点。”

    这土豆切得有些跟头发丝一般细,有些跟大拇指一般粗,还长长短短,并且咸得发齁。

    盛河川别看是个单身汉,自己又不擅厨艺,但在有条件讲究的情况下还是很挑嘴的。

    他笑呵呵地表示:“没事没事,有得吃就行,大爷爷不挑。”筷子却只往那有些夹生的饭上使。

    在盛河川这里吃过了饭,盛琳又把碗洗了,将厨房收拾了一通才跟着爷爷、父亲离开。

    出了大杂院她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爷爷,大爷爷怎么说?”

    “不成。”盛爱国摇头。

    “怎么回事?就算他不愿意帮我进厂,让我过继到他名下总没问题吧?这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不行?”盛琳急了。

    盛国强见盛爱国黑着脸不说话,赶紧对女儿使眼色:“回去再说。”

    盛琳看了盛爱国一眼,没敢再说话。

    祖孙三人一路沉默着回了环化胡同。

    一看到三人的身影,李玉芬就急切地迎了上来,问盛国强:“怎么样?大伯怎么说?”

    顾忌着父母对大伯的感情,盛国强不好当着父亲的面对妻子埋怨大伯,只对她摇了摇头,沉默着跟着父亲进了屋。

    李玉芬见状,顿时心下一沉,看向盛琳。

    盛琳也不敢在盛爱国面前讲盛河川的坏话,对着李玉芬红了眼眶。

    李玉芬暗叹一声,拉着盛琳进屋,把门房关上,一家人在屋里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