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58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58节

    “这一回她又犯这么大的错,我爸那人你也是知道的,把前程看得比谁都重。我妈这算是毁了我的大学梦,我爸铁了心要离婚。要不是我说如果他们离婚,我明年就不参加高考了,他都不敢罢休。”

    “那你妈现在改了吗?”

    “现在是改了,收拾家里也勤快了,做饭也精心了。”李建设道,“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估计她坚持不了多久又会恢复老样子。”

    盛景想起自己那罐金子,连忙问道:“家里的猪还喂着吗?鸡还是原来那么多?”

    那罐金子放在那里她是很不放心的。但挖起来搬回来也没地方放。

    她那房间里的家具简单,一目了解。虽然盛河川不会轻易进她的房间,更不会去翻她的东西,但大杂院里的这些大妈大婶可不管那么多,陈小娟和何美华也时常去她那里玩,有时候好奇起来也会翻一翻。

    再者,她和盛河川都要上班。这时代小偷小摸还是挺多的,等过阵子知青回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产生出许多社会性问题,社会秩序就更乱了。没准哪天她那房间就会被小偷光顾。

    所以思来想去,把金子拿回来,不如仍然让它们在李家庄呆着。

    李先进、李建设都是男人,不管家里的事;朱春花懒,屋子都不会收拾,更不用说院子了。只要他们不把院子里的厕所、猪圈、鸡圈拆了,她那罐金子就是安全的。

    李建设再次苦笑,点头:“养,不许不养。不过你走后,那些活儿都是我在干。”

    说起这事,他的脸上的表情有些不自在。

    七二年国家号召,全国大规模发展养猪事业,要求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七三年还要求一人一猪或一亩一猪。

    所以李家庄不光有村里的养猪场,每家每户还都养猪。

    虽然因为饲料的关系,不可能达到一人一猪或一亩一猪,但每家每户都得养。像原先盛景还在李家庄时,一家四口,他们家必须得养两头猪。

    盛景原来的户口本来就没在李家庄,所以她离开后,朱春花想偷懒少养一头猪,李柱生也没同意。

    李家庄就是传统的生活模式,男主外女主内。家里的家务都是女人干,男人主要是做田里的重活儿挣口粮挣工分。他们只负责给家里挑水,以及砌个墙垒个砖这些重活。

    原先李老太还在世,李小兰也没出嫁,家里四个女人,家务活根本不用男人插手。

    后来李老太去世,李小兰出嫁,李向前去当兵了,原主闷不吭声地承担了家里的家务,也不叫苦也不叫累。李建设在外面住校读高中,放假后也要参加劳动,并没有下工后帮家里的女人干些家务的意识。

    盛景离开后,家里的猪鸡每天都得要人喂。鸡还算了,是散养的,能跑到外面找吃的。可猪就不行。朱春花懒,恨不得一天只喂一顿,甚至两天喂一顿才好。家里的猪经常饿得撞猪圈。

    李建设看不下去接手了这一摊子事儿,才发现盛景做的活有多繁琐多累人。

    “对不起啊,妹,以前我不知道这些活有多重,都没帮你干过多少。”

    “是帮我干吗?”盛景白他一眼,“那些猪交上去,钱能到我手里?猪肉和鸡肉我能吃几块?”

    李建设脸色涨得通红:“是帮我,不对,也不是……总之对不起。我以前,真没想那么多。”

    盛景摆摆手。

    她之所以愿意帮李建设,除了在原著中李建设是唯一对原主好的外,也是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李家庄村民是怎么生活的。

    那里的男人如果帮女人做家务,是要被其他人笑话的,说他不像男人。不光男人笑话他,女人也看不起他。

    不说农村,城里也差不多。

    大杂院都是女人做家务,除非像方家这样,家里全是男人。饶是这样,方毅如果去水笼头那里洗东西,也要被一群女人打趣笑话,最后落荒而逃。

    陶立冬的孩子每天有一堆尿布,赵盼儿难产时家里的被褥、床单染了血,都要一一洗出来。陶立冬身体也单薄,不能像方毅这样去一担担地挑水回来洗,就只能去水笼头那里跟一群女人挤。

    结果这就成为了夏老太攻击陈招娣的理由。而陈招娣在这个问题上也一股气虚的样子,只能拿别的来搪塞。

    这种现象可见一斑。

    她没再这个问题多说什么,问道:“那你接下来还会考吧?那抓紧时间看书。现在知青就指着通过高考回城,国家也很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估摸着下次高考不会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没准到七月份就又有一次考试。”

    “考。”李建设用力点头,“我会好好得复习的,绝不松懈。”

    知青还有机会回城。农村人如果不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就是一辈子在土里刨食的命运。

    他不甘心跟村里那些男人一样过日子,就只能努力考大学。

    “村里那些知青考得怎么样?”盛景又问。

    “他们一共十七个人,过初选的有六个。”

    李家庄离北城近,能到那里插队的知青都是有些后台的。前些年插队的陆续回城了。后面去插队的知青也知道自己有机会回城,所以几乎没有跟当地人结婚的。

    他们虽然跟村里人一起劳动,但他们住在知青点,平时也比较抱团,跟村里人来往不多。李建设原先在县城住校读高中,跟村里的知青没多少来往。

    还是盛景写信提醒李建设,让他有什么问题就去知青点找人请教。

    李建设自然很乐意跟城里人来往。有了这个借口后他就老往知青点跑。他态度好、嘴又甜,还总带些自家自留地里出产的花生瓜子,有些知青也很愿意教他。

    等高考的消息出来,知青们知道他有一整套《数理化自学丛书》,都纷纷来借。最后大家还结成了一个学习小组,一起复习。

    这学习小组里哪些人成绩好,李建设也写信一一告诉了盛景。

    这时候高考完没办法公布标准答案,所以高考前盛景就提醒李建设,考完后一定要及时去找成绩好的知青一起估分。填报志愿时也多问知青。

    毕竟这些知青身后都站着一群有能量的家长。家长们会帮孩子分析北城有哪些学校,哪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大概会是多少。这些是盛景自己都轻易打听不到的。她自己也用不着,懒得费神去打听。

    所以让李建设请教交好的知青填志愿,是最靠谱的做法。

    结果这一切都被朱春花给毁了。

    “能有三分之一的录取率,已很高了。今年参加考生那么多,录取率极低。”盛景道。

    李建设赞同地点头。

    对于这次高考,报纸多有报道。李建设也看过相关的文章。

    他道:“他们说,多谢你的书和资料。我来这里,一个是想知道你的高考情况,一个也是想问你一个事,跟这些知青有关的。”

    “什么事?”

    “这六个过了初选的知青,说回城了一定要上门来感谢你一番。我没问过你,也不敢把你的地址给他们。今天过来,就是想问问你的意见。”

    “算了。”盛景摆手,“那些书是你借给他们的,他们要承情也是承你的情,跟我有什么关系?”

    盛景后来又淘了一些书,在高考前就帮李建设凑齐了一套,都寄给了李建设。

    她没提钱。如果李建设坦然接受这些书,不把钱给她,她不会要,但两人的交往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还好,李建设不是那种人。那些书也不管新旧,他都按书后面标的价钱把钱邮寄给了盛景。还在信里感谢了盛景一番。因为淘这些书不光要钱,也要时间与精力。

    但在盛景这里,书虽是她帮买的,但钱是李建设出的,这份人情自然是李建设的。

    虽说那些知青都是有背景的。但盛景连杜家兄弟和卫铮这样的人脉都不想要,更何况是跟原主只有点头之交、跟她自己毫无交集的知青呢?

    李建设把自己带来的一个麻袋打开,从里面往外掏东西。

    他道:“这些是他们送的谢礼。你既不愿意把地址给他们,那这些谢礼你无论如何都要收下。你不敢承情,那我就更不敢承情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30 21:59:46~2023-03-31 20:29:5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ie 100瓶;鬼鬼 40瓶;不说 25瓶;紫飞白 10瓶;夏天吃瓜、星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6章

    ◎华清大学的老师来了◎

    他认真道:“他们家里也帮他们弄到了一些书。但比起书来, 你归纳总结的那些资料,以及你出的那些试题才是最珍贵的。他们觉得能考上, 大半的功劳得归到你身上。所以这些东西无论如何你得收下。”

    盛景看了一眼, 发现里面有一罐奶精,两罐麦乳精,一包白糖, 一块布,还有一包大白兔奶糖。

    归纳的那些资料,一半是盛景自己看书的时候顺手总结, 一半是为了李建设。题目则是盛景和方毅互相出来考对方的, 用以查漏补缺的。

    这年代也没有复印机和打印机。为了李建设,盛景得花时间把题目给抄上一份,还给他附上一份答案。

    付出了精力和劳动, 对这些礼物, 盛景便也没推辞。

    紧接着李建设又掏出了许多南瓜、冬瓜、白菜、萝卜。

    他不好意思地道:“我没什么可给你的,这季节也没什么新鲜菜。这些东西不值钱,你吃不完就拿去送人。”

    “多谢,这可是好东西。”盛景笑道,“城里什么都是定量的,你这些瓜菜可是难得。”

    李建设可惜:“李队长那里的自行车不好借。要不然等开春有新鲜菜了,我每周给你送一些。”

    “不用不用。”盛景赶紧摆手, “我跟我爷爷就两人,吃不了多少。我俩的供应足够了。”

    两人说着话,忽听夏老太扯在嗓子在院子里响:“小景,盛景, 有人找你。”

    盛景疑惑的表情刚刚浮现到脸上, 就听夏老太又继续道:“是华清大学的老师。”

    李建设顿时瞪大了眼睛。

    看到盛景往外走, 他连忙跟上。

    两人走出门外,就见夏老太领着两个中年男子朝这边走,一边走还一边问:“你们是来干嘛的?我跟你们讲,你们再不来,我家小景就要去读北城大学了。北城大学开的条件那叫一个好哦,一次给三百元奖金,还给单人宿舍,完了每学期还有一百元奖金。你们能给我家小景啥?”

    盛景差点没被口水呛住。

    她啥时候跟夏老太是一家的了?

    两个中年男人显然是见过世面的,听夏老太一通叨叨,两人一直都面带微笑,没有半点不耐烦。

    抬头看到个小姑娘跟个小伙子站在他们要去的方向,稍微年长些的男人问夏老太:“这位就是盛景同学?”

    “对对,这就是盛景。”夏老太说着,又介绍李建设,“这是她表哥李建设。”

    “李建设?不是方毅?”那男人面露疑惑。显然他们已经知道方毅跟盛景是紧邻的事了。

    “不是不是。”夏老太连忙扯着嗓子喊,“方毅,方毅。”

    方毅从屋里出来:“夏大妈?”

    “这两位华清大学的老师找你。”

    盛景笑道:“二位进屋里说吧。”又叫方毅,“方毅一起。”

    被拒绝过几次,夏老太早已知道盛景是能抹得下脸面的,可不是那种脸皮薄不敢拒绝人的小姑娘。她这一回主动道:“这两位同志在大杂院门口问你,我就领过来了。好了,你们聊,我去忙了。”

    “大妈谢谢您。”华清的老师忙道。

    “哈哈,不谢不谢。”

    等夏老太转身,盛景就领着大家进了屋子。

    李建设早已先一步进去,把他掏出来的那些礼物瓜菜都收拾好,放到了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