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60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60节

    往后在院子里种点菜,平时连菜钱都省了。

    最重要的是,现在他们家房子不宽敞还破烂,而且还是父母跟哥哥一起拥有的。如果他自己建一个院子,那就完全是属于他的私产。

    如果他没考上大学,有了这房他娶媳妇就不愁了;要是考上了大学,不需要等单位分房,在找对象上也能加分。

    就算以后单位有房子,他在李家庄有一处宅院,逢年过节回村去也有自己的房子住,不用去为了房子跟他那个懒妈生闲气,他媳妇肯定也不愿意跟婆婆搅和在一起。

    越想,李建设就越觉得盛景这个提议太对了。

    作者有话说:

    注:这些人物和名字都是虚构的哈,请勿对号入座。感谢在2023-03-31 20:29:51~2023-04-01 21:43: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mandaxing 10瓶;千斤小姐 4瓶;不二家的熊 3瓶;想吸猪猪南惹、卡卡卡、越贝贝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7章

    ◎你想不想在村里也要个宅基地?◎

    他满脸兴奋道:“我回去就找大队长把宅基地批下来。我现在手上还有二十多块钱。考不上大学我就继续挣钱;考上了也不怕, 听说上大学不光不要钱,还有补助。到时候我省点花, 再利用课余时间做点什么。实在不够向我爸借一点。攒个几年, 应该能在几年内把房子给建起来。”

    说到这里,李建设看向盛景:“妹,你想不想在村里也要个宅基地?反正乡下的宅基地不值钱, 你在村里也住了十来年,最重要的你是华清的大学生,村里人说出去脸上也有光。只要你想要, 我估计李队长会同意拨一块地给你的, 村民们也不会反对。”

    “这块地,如果你想建房,我帮你垒土坯, 建房的时候我也帮你张罗;如果不想建, 就放在那里做自留地,我帮你种上菜,每周末给你带上来,也能省点菜钱。我们那儿离华清大学近。你根本不需要学校给你安排单人宿舍,完全可以回村去住。”

    盛景对李建设好,李建设也不是不知道感恩的。盛景早早告诉他可能要高考,督促他复习, 又花费那么多精力和钱给他淘书,还时常弄一些题目给他做。

    要不是朱春花,他没准这一次就能考上大学了。他能有个好前程,全靠盛景。

    所以他在心里暗暗发誓, 一定要答报盛景。

    只是他现在能力有限, 实在没什么能帮上盛景的。如果盛景愿意要一块宅基地, 他会常年帮她种菜;她建房他也会一力张罗,把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来做。

    盛景听了李建设的话,颇有些感动。

    她继承了原主的记忆,知道原主原来之所以带着李建设赚钱,也并不是真心要帮这个表哥。她觉得这世上再没有比她更惨的人了,谁都比她过得好,她有什么必要去帮别人呢?

    她之所以带着李建设,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一来她举目无亲,也就这个表哥对她好点,也知道李建设是个念旧情会感恩的。她对表哥再好些,往后的人生路上也能有个亲人扶持。尤其是以后出嫁,也有个娘家兄长帮着撑腰。

    二来她身体不好,力气也不大,无论是上山采药还是进城卖东西都力不从心,还有可能半路晕倒或被人欺负。有李建设做伴,在体力上能弥补她的不足,同时也更安全。有些事她一个人不敢做,但有李建设在就不成问题了。

    而她的这份善意,最后也得了李建设的回报。

    原著里她在西北去世,因为原主虽然是顶着盛琳的名字下乡的,但到了那里后她把联系方式改成了李家庄,最后那边把电话打到李家庄大队来。李建设二话不说就去了大西北。

    要知道这年代出一趟远门,远不像后世那么简单。原著里虽然没有细说,但盛景去了一趟大西北,知道这一路上有多艰难,又要花多少钱。

    一路的路费、住招待所的钱,路上的吃喝开销,然后还有原主遗体在大西北火化的钱,加起来估摸着差不多要一百来块。

    李建设高中毕业一年后虽进黑市赚了点钱,但统共加起来只攒了三十多块——现在只剩二十多,是因为高考的那些书花了十来块。他有多少钱原主都是知道的。

    这些费用还差了七十多块的缺口。在家家户户存款没超过四位数的农村,他去哪里筹钱?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至于他这个从没出过远门的人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一路的胆怯与艰辛就不说了。

    这也是她虽不耻李先进和朱春花唯利是图的为人,却也愿意帮李建设一把的原因。

    更何况她也有私心。

    以后她是要做生意的。做生意需要帮手。如果李建设愿意,她会带着李建设一起干。

    而对于李建设的建议,她也有些意动。

    李家庄离这里骑自行车需要一两个小时,那是因为很多路不通,得绕路,大街小巷出了城,还得走乡间小路,路还特别不好走。其实李家庄就相当于以后四环紧靠三环的位置。因为跟华清大学差不多是一个方向,两者是相当的近,那里就相当于华清大学的学区房。

    等到2001年四环全面建好,四环离市中心直线距离也不过是八公里。四环修建了十年,也就是1990年开始修建,距离现在也不过是十二三年的时间。

    在农村建房花费少,拆迁的时候回报却大。如果真能在李家庄花二三百元建一个农家小院儿,就算她户口不在李家庄,到时候或许也能有相对面积的回迁房?

    最最重要的是,她有了宅基地,可以把金子埋进自己的地里,不用再担心被人挖去了。

    想了想她又摇头:“我户口不在村里,估计是不行。”

    李建设顿时开心起来:盛景她不是不愿意,而是担心不能。

    他赶紧道:“我回去就问问李队长。”

    盛景摆摆手:“还是算了。我跟你不一样。我花两三百块钱建一处宅子,平时又不住,放点东西在里面还担心招小偷。完了还要让李队长被人说闲话。没必要,真没必要。”

    因为她户口不在李家庄,拆迁的时候也会出现争议。而且她记得拆迁暴富是要到两千年房地产起来之后。九十年代的拆迁补偿款的极少,没必要因为这点钱而惹闲气。

    到时候有钱了,她自己买几套房不行吗?在两千年房价涨起来之前,还有二十年的时间,她到时候想买哪儿不行?非得要占村里的这点便宜?

    至于金子,就先这么放着吧。

    李建设一脸的失望:“那好吧。”心里暗暗下决心要去帮盛景说服李柱生。

    盛景站了起来:“我去做饭,你坐一会儿。”

    “随便吃点就行。”李建设连忙道,“别搞什么菜。咱们兄妹俩,真不用客气。”

    他就担心盛景拿好东西招待他,惹盛河川不高兴。

    “放心,我心里有数。”

    李建设是个自来熟的性子,自觉跟方毅年纪相当,也想多了解了解方毅。

    他问道:“那我去隔壁找方毅玩行不行?”

    盛景看了一下表,摇头:“我拿本书给你,你看书吧。我爷爷和方爷爷出去了,没一会儿就得回来吃饭。方毅得做饭。”

    李建设大惊:“方毅做饭?”

    盛景看了他一眼,把方毅家里的情况简单跟李建设说了一遍。

    “哦哦,那是得做饭。”李建设点头,很同情方毅的遭遇。

    盛景没再理他,去隔壁拿了两本书回来,递给李建设,自己去了厨房忙活。

    等盛河川从胡同口回来,就看到一个小伙儿坐在堂屋里看书做题。

    他早已听夏老太等人说起李建设了,也听盛景说过李家就李建设对她好。盛景替李建设买书寄资料,他也是知道的。因此这会儿看到李建设,他的态度就十分热情。

    李建设没多留,吃过饭就回去了。

    他骑车可比李玉芬、盛景快多了,中午一点多钟就回到了李家庄。他没有回家,而是直奔李柱生家。

    这时候是李家庄村民猫冬的季节,大家伙儿不用下地,李柱生也懒得呆在大队部里。大家有事都会去他家找他。

    “怎么样?盛景考得怎么样?”一见李建设他就问道。

    “盛景”这个名字,都是李建设在队里不遗余力让大家改口,大家才改过来的。要不然大家还得叫“小余”。

    李建设竖起了个大拇指:“状元。”

    “啥?”

    “小景在北城考生中考了第一名。四百九十三分。”

    李柱生正想给李建设倒水,闻言差点把搪瓷缸子弄到地上:“多少?”

    “第一名,四百九十三分。满分五百分。她填的志愿是华清大学。结果北城大学的人一听急了,招生办主任和他们那个年级的辅导员亲自上门拜访,说要给三百元奖励,每学期还有一百元奖金,外加一个单人宿舍。结果小景给拒绝了。”

    “您猜怎么着?我今天去,刚好碰上华清大学的两位主任也来招揽小景。给的也是三百元奖励和每学期一百元的奖金,结果又被小景给拒了。”

    “咣当”一声,这回是李柱生的老婆唐秋芳摔了手里的碗。

    好在农村用的粗陶碗扎实,愣是没摔坏。倒是刚从酸菜缸里捞出来的酸菜从碗里撒了出来。

    唐秋芳可顾不得这些,她瞪着眼睛问:“你说多少?”

    李建设把话重复了一遍。

    唐秋芳的反应跟夏老太一样:“我的天爷,这么多钱。盛景是脑袋被驴踢了不成?这么多钱都不要。”

    李柱生瞪了老伴一眼:“你懂什么?盛景能不知道哪样好哪样不好?人家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能没你聪明?你边儿去。”

    他转过脸来看向李建设,态度一秒变和蔼:“我说的对吧?盛景是怎么想的?”

    李建设就把盛景说的理由和她对唐主任说的话,一一跟李柱生说了一遍。

    李柱生其实没怎么听明白两个学校的经济专业有什么不同,也不明白林主任说的那番补偿盛景的话是个什么意思。但盛景说的那番道理,他是听明白了。

    他十分赞同地道:“对,人不能为了眼前这点利益走了不适合自己的路,也不能白白承人家的情。学校也不容易。小景卖个人情给学校,学校还能让她吃亏不成?”

    他又问了一下盛景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最后叹道:“要是小景还在咱们村就好了。咱们村也能出一个华清大学的高才生,还是高考状元。说出去脸上都有光。”

    李建设正想着怎么说起宅基地的话题呢。李柱生这么一说,可不就瞌睡遇着了枕头?

    他赶紧道:“其实叔爷,我是这么想的。人都说房子在哪,家就在哪儿。如果咱让她在咱村里有块宅基地,你说小景是不是就算咱们村的人了?往后她时不时回来住住,咱们也能跟她多亲近亲近。她往后是有大出息的人,别的咱不指望,要是村里的大事能得她一两句指点,没准就能改变什么也说不定。”

    李柱生是个有见识的人,李建设说的这些,他再清楚不过了。这也是他惋惜的原因。

    “你说得对。只是宅基地有意义吗?给了宅基地,她还得花钱建房子。她又不在村里住,要这房子有什么用?就算她偶尔回来,她不住你家里,单独住到她那个宅子里?年纪轻轻小姑娘,万一出了事怎么办?”

    说到这里他反应过来:“你问过她的意思了?她愿意要?”

    “我问过她了。她犹豫了一下就摇头说不要。我估摸着她也有这样的顾虑,而且还担心村民对这事有意见,毕竟她户口不在咱村里。”

    “有啥意见?谁敢有意见,叫他来找我!”李柱生十分霸气地拍了一下桌子,“又不要他家的宅基地,关他们屁事。”

    他又对李建设道:“你跟盛景说,这事保管没人敢说什么,叫她放心。”

    别看他年纪大了,可脑子却转得极快,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说服盛景的主意:“这么的,我有两个方案。河边王老太那个宅子你知道吧?他去世后那宅子就空下来了。屋子虽破,地方却大。我作主五十块钱连房子连地一起卖给盛景,你问她要不要。”

    “她往后总要结婚的。结婚后她可以时不时带丈夫孩子回来住一住嘛。咱农村的大宅子,可比城里那鸽子笼住着舒坦多了。多一套房子总是好的。她还可以在院子里种菜,每个周末回来摘一摘,不比城里指着那点供应的菜强?”

    李建设点头:“我也是这么劝她的。”

    他又问:“那另一个方案呢?”他不想让盛景选王老太那宅子。

    “如果她嫌王老太那宅子晦气,或是屋子太破,那我就给她划一个宅基地,她意思意思给几块钱就行。这地随她建不建房子,什么时候建都成。就当是村里给她这个华清大学生的贺礼。”

    说到这里他瞅了李建设一眼:“建设小子,我劝你也赶紧弄一块宅基地。在村里建宅子,可比城里好。”

    李建设跟知青们一起复习的事他是知道的。他听那些知青和村里也打算考试的年轻人说,李建设学习不错。

    只是运气不好,临考前被亲妈给祸害了。

    盛景户口不在这儿,可李建设却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庄人。如果李建设明年考上大学,那真正是李家庄人的骄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