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96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96节

    总之,这机子几乎都是在废物利用。

    炒瓜子机很大,又利用杠杆原理省掉了一半的力气。像盛景这样力气不大的,可以一次性轻松炒三十斤瓜子。而且因为有盖子,炒制的时间也短了不少,节省了时间和燃料。

    盛景跟他俩试着炒了几锅瓜子,把时间、火候调控好,炒出来的瓜子就跟手炒的味道一样了。

    “厉害啊,孙诚浩,你是这个。”盛景给孙诚浩竖了个大拇指,又问,“这机子多少钱,我去拿给你。”

    孙诚浩赶紧摆手:“自行车上的零件都是方毅弄来的,其他零件是机械厂废料,电焊、车工也是机械厂师傅做的。我不过是提供了个思路,哪好意思收钱?我还得谢谢你给我提供了个动手实习机会呢。”

    在这年代里呆得越久,盛景越感受到这时代人的质朴。

    “知识是无价的!”她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递给孙诚浩,“你要当我是朋友的话,就收着这辛苦费。再说,以后这机器有个什么毛病,我还得找你修呢。”

    “修机器没问题,钱我真不能收。”

    孙诚浩后退两步,求助地看向方毅。

    “拿着吧。”方毅接过红包,塞到了孙诚浩兜里。

    捏到红包的厚度,他诧异地看了盛景一眼。

    这厚度,起码有五十块钱。

    这机器技术含量其实不高,孙诚浩连设计带制作,不过是花了十天的时间。机械厂师傅那里盛景也给了十块。不算他这儿,盛景为这机子花了六十块钱了。

    盛景却觉得这两个机子花得太值了。

    六十块钱就是炒瓜子人工两个月的工资。有了机器,制作稳定,还不用进行人员管理。今年用完明年还可以用。

    刚才她看了,这机器虽然是东拼西凑用废料做起来的,但质量看上去还可以,用到明年完全没问题。

    更何况现在大方点,以后做什么也好开口求人家。这也算是提前技术投资吧。

    等方毅和孙诚浩走后,耿平迫不及待地试了一台机子。

    “哎,确实好用,省时省力。果然大学生就是聪明。”他乐呵呵地评价道。

    有了这两台机子,炒瓜子的效率大大提高。要不是李建设和李鸣放把城东、城南的村子跑完,每天运来的瓜子一天比一天多,收上来的瓜子都快赶不上炒制的速度了。

    但眼看着九月份来临,大学都快开学了,盛景还是没提要卖瓜子的话,李鸣放看着直摇头,觉得当初自己没投钱没合作,真是再明智不过的决定了。

    他知道李建设不喜欢听大实话,就回家跟李柱生嘟哝:“就没见过这样做生意的。只有一直收瓜子炒瓜子,不往外卖货的。到时候瓜子卖不出去,多少钱都不够她亏的。”

    这话把李柱生说得着急了,他去找了李建设。

    李建设其实心里也打鼓。

    但他还是道:“我相信盛景,她自有她的道理。”

    李建设这个投了钱的都这么说,李柱生就没话说了。

    九月份盛景、周爱华、李建设都上学了,但瓜子收购和加工并没受影响。

    盛景让陶立冬回来和耿平炒瓜子,她另请了一个叫曾奇的回城知青帮着运陶立冬谈好的那些村的瓜子。

    曾奇家是城西的,今年只有十七岁,他却当了三年多的知青了。

    他看现在的知青政策放松了,便借着奶奶去世回来奔丧的功夫,没再回乡下去。

    盛景看他到处找活儿干,干活挺踏实,人也机灵,又问了白大爷,知道这小伙儿不错,这才请了他。

    收购瓜子每斤三厘钱的利润,陶立冬和曾奇各拿一厘五。陶立冬除了三十块钱稳定收入还有一部分收益可拿,曾奇捡了个现成的收购渠道,两人皆大欢喜。

    进入十月,天气渐凉,收上来的瓜子越来越少,盛景这才对耿平和曾奇道:“你俩可以去推销瓜子了,一个去电影院门口,一个去汽车站、火车站。收瓜子的事全交给李鸣放。”

    “好。”耿平摩拳擦掌地去了电影院。

    本来他以为去推销很困难。

    因为原先他去问过,那些人理都没理他——三分钱一斤收购来,一毛五卖出去,利润全是自己的。真是疯了才去买别人一毛钱一斤的瓜子来卖。

    结果他到电影院门口一问,那些小贩一个个面露惊喜,围过来问道:“你真有瓜子?多少钱一斤?”

    耿平看他们这样儿,心里狐疑,生怕自己一开价,这些小贩就跑了。

    他先把瓜子拿出来:“你们先尝尝。”

    小贩一人抓了一小把,嗑了几颗,就互相对视了一眼。

    这瓜子自然比他们炒的好吃多了,有味儿!

    “这瓜子不光有味儿,还不脏手。你们看看自己的手,是不是干干净净的?”耿平又道。

    小贩们看了看自己的手,果然很干净。不像他们的瓜子,吃完后手又黑又脏。

    “别说那些虚的,价钱才是实的。你这瓜子卖多少钱一斤?”一个小贩扬着下巴道。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4-30 22:21:12~2023-05-07 22:20:3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快乐书虫 20瓶;玖啾啾 14瓶;不二家的熊、特别的她 2瓶;41345056、柠檬西柚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4章

    ◎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一毛一。”耿平面色平静, 实则内心极为紧张。

    他来之前,盛景教了他很多东西, 比如先叫价一毛一, 留一分钱给小贩砍价的空间;比如如何推销瓜子。

    电影院门口的瓜子是是五毛一包,一斤分为三包。如果要买一斤装的,则是一毛三一包。

    不管是一毛还是一毛一, 对于只需要三分钱买生瓜子的小贩都是贵的。耿平总觉得这需要很多口舌去说服小贩。而他对自己的口才并没有信心。

    但盛景是老板,她让叫价一毛一就一毛一。

    而且盛景还给他透了个底,说周边的瓜子都给他们收购得差不多了。这些小贩手里没多少瓜子。没瓜子就没底气。

    所以不管这些人怎么说, 都不要轻易降价。

    “你有多少?”小贩又问。

    耿平听到这话, 心跳一下子加快了。

    他牢牢记住盛景的交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道:“你要多少?”

    “我要多少你就有多少?”

    “那不能。”耿平笑了笑。

    “那有多少?”

    耿平没有接他的话茬儿, 而是把瓜子递给刚才没尝到的, 把盛景教的宣传语说了出来:“这么好吃的瓜子,只要一毛一。你们不用去村里收瓜子,也不用熬夜炒瓜子,更不用怕收多了瓜子卖不出去砸在自己手里。”

    他继续道:“你们从我手里买瓜子,虽然一斤只能赚四分钱,却省了收瓜子、炒瓜子的时间。拿这点时间多卖几包瓜子,那点差价就赚回来了。”

    “而且……”他扫了众人一眼, “我的瓜子好吃啊。只要顾客一尝,他们保准买这种瓜子而不买别人的,第二天还会找到你买,你的生意不要太好。”

    第一个问的那个小贩似乎心动了, 开口道:“九分一斤, 你手上有多少瓜子, 我全要了。”

    旁边的小贩一听急了,叫道:“韩荣兵……”

    可他话还没出口,韩荣兵就举起了手,对他做了个停止的手势,还朝他递了个眼色。

    那人只得闭上了嘴,一脸狐疑地看着韩荣兵跟耿平讨价还价。

    离得远的两个小贩小声议论:“韩荣兵这是做什么?他想垄断?有这么做事的吗?虽说咱们平时也是竞争关系,但好歹在电影院卖了这么久的瓜子,算是有点交情。他当着咱们的面这么做不合适吧?”

    另一个摇摇头:“你没看大家都没作声吗?我看他是想打听一下这人的底细。今年瓜子量少,那些村民都说今年种得少,有些还是瘪的,所以咱们下村去收瓜子很难收得到,价格也贵。现在忽然冒出这么个人,说手里有好多瓜子,你不觉得奇怪吗?”

    那人一怔:“你意思是说,那些瓜子都被这人提前收走了?怎么可能?”

    他们这些小贩,下乡收瓜子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统一在哪个地方收的。

    比如他有亲戚在下山村,他就去下山村收;旁边这位老兄没亲戚在乡下,他就到周边村子转转,看到哪里有合适的就在哪里收。

    总不能有人把北城周边所有的瓜子都收了,还让他们的亲戚熟人不告诉他们吧?

    这人不知道,他真相了。

    他每年都去亲戚家买瓜子。今年亲戚看村里有人收瓜子,给的价钱比他高,就卖了大半过去,只给他留了一小半。

    等他来收瓜子时,亲戚自然不好跟他说有人出价高,我卖给他了。亲戚就扯了个理由,说今年瓜子减产,好多瓜子是瘪的,所以才得了这么点儿。

    他没想到亲戚会骗他,自然也没打听到消息。

    至于他这位随机收瓜子的同伴,就更打听不出什么了。

    毕竟这年头投机倒把是犯罪。村民不可能跟他一个陌生人说已经把瓜子卖给别人了。只敷衍他说减产了,家里没瓜子。

    好不容易遇上个手头有瓜子的,那也是囤积居奇,就等着他出比盛景更高的价格收购呢。

    这可不就形成了今年瓜子量又少,价格又贵的情况了么?

    他同伴扬了扬下巴:“先听韩荣兵跟他是怎么说的吧。”

    两人没再说话,看向了耿平和韩荣兵。

    那边,韩荣兵看耿平没有马上回答,又道:“怎么样?卖的话,你就都拉过来。哪怕一万斤,我也都全要了。”

    “一万斤?”耿平被盛景交待过如何应对这问题。

    他笑了笑摇头:“没这么多。”

    他又道:“要是被你全买了去,再以高价卖给别人,其他兄弟不就没瓜子卖了吗?我爹说了,不能断了别人的活路。”

    他看向其他小贩:“其他兄弟不要点儿?我跟你们说,今年北城的瓜子欠收,我们村种出来的瓜子好多都是瘪的。我手里的瓜子可是去别的地方运过来的。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小贩们顿时有一瞬间的骚动。但很快被看出端倪的聪明人给制止了。

    韩荣兵嗤笑一声,往四周指了一圈:“看到没?只有我一个人对你的瓜子感兴趣,其他人都不作声。你要是不卖给我,那只能自己慢慢卖了。”

    说着他又道:“你不住在城里吧?每天骑车过来,卖不了两小时又骑车回去,一天的时间就耽误在路上了。不如全卖给我,一块钱一斤,再贵我就不要了。”

    耿平犹豫了一下,最后点头道:“那好吧。”

    “那你有多少?”

    “一共八百斤。”耿平道,“不过有大半没炒出来。你要的话,给我几天时间,我给你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