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99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99节

    “那边只让我带了一句话, 说‘让你们那边主事的人来见一下邵哥,有点生意要谈。”

    盛景皱起了眉头。

    说实话,她不怎么想露面。

    虽说十一届三中全会马上就要召开, 国家不再禁止私人做生意。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已形成,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华清的女大学生,在十年恢复高考第一届就考上了大学, 结果不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时光, 不想着毕业后如何报效祖国,反而浪费时间去做生意。过继的爷爷还是正部级高官。

    这样的新闻一出来,肯定轰动全国。不光影响盛河川, 她自己也会置身于旋涡之中, 被学校约谈,被人指指点点,无法再正常学习与生活。

    “邵哥今年多大,排行第几,你知道吗?汪婶是个什么年纪?”她问道。

    “邵哥估计就十九、二十岁这样子。那群跟他做事的也都是十四五岁到二十岁之间。至于排行第几……”曾奇想了想,“我有次听他们的一个兄弟开玩笑,说别人家都是重男轻女, 邵家是重女轻男。一对双胞胎,站长安排女儿进了火车站,却让邵哥扛大包做临时工。所以邵哥有个双胞胎姐姐或妹妹,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说到这里曾奇又补充了一句:“跟着邵哥一起卖东西的大部分都是扛大包的。只有两三个年纪小的不是。他们都是火车站职工家的孩子。”

    盛景点头。

    她知道什么叫“扛大包”。

    现在的火车站货运那一块, 上货下货都得用人工来扛和挑。有这工作需求但行政上却没这岗位安排, 火车站就招一些临时工来做这事。

    这种岗位基本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其他上都安排职工家属去做。除了男性,女性家属找不到别的事做,也会去扛大包。

    扛大包不光累人,收入也不高。

    曾奇继续道:“汪婶今年五十六岁了。她说也就是咱们瓜子味道好,她卖得不错。否则的话她今年就回家抱孙子去了。”

    盛景摸摸下巴。

    不得不说,听到邵哥的年纪和汪婶的年纪,她又可耻地心动了。

    虽然不知道邵哥的父亲今年多大年纪,但汪婶的姐夫如果比她姐年纪大一点的话,这两年也快要退下来了。

    如果邵哥的父亲今年只有四十多岁,那很有可能会接任站长之职。

    北城火车站的站长啊,掌握着北城物流的渠道,官职不大,权利却不小。

    要知道现在没有私人运输公司,公路的路况也不好,接下来这一二十年路匪横行。私人想通过火车运点货去外地,求爷爷告奶奶想弄个火车皮,那是千难万难。

    为什么八、九十年代的生意好做?就是因为物流不通。就算知道两地的物价差异极大,你想把北方的特产运到南方,把南方的水果运到北方,没有运输渠道,你也只能干瞪眼。

    盛河川这正部级干部倒有点面子。但人家给你面子批一次条子那没问题。可也就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第三次。毕竟京官多于牛毛,给谁都不可能多开口子。

    亲儿子给自家赚钱,那就不一样了。

    邵哥现在既不安于扛大包之活,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没准他就会专门做生意。在邵站长的大力支持下,有北城火车站这样的物流渠道在手,邵哥想做什么生意不容易?

    盛景是打算毕业后去深城开工厂的。

    她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食品,除了想办公销往国外赚点外汇,巨大的、无限空白的国内市场自然不可能放弃。到时候如何打通火车运输这条渠道就是她最头疼的问题。

    现在邵哥送上门来,她还要往外推吗?

    火车站自成系统。北城是政治中心,外地的火车站都得给北城火车站这个大哥一个面子。

    到时候只要邵哥的父亲打声招呼,全国火车站都会给他们开绿灯。有邵哥这么一个的合作者在,运输这一块她还要操心吗?

    见盛景迟迟不说话,曾奇还以为她是害怕邵哥找上门来。

    他拍着胸脯道:“小景姐你放心,我不会让他们找到你的。哪怕他们把我抓起来拷打,我也不会透露半分你的消息。”

    盛景被他逗笑了,伸手呼噜了一下他的脑袋:“想什么呢。还拷打,你以为你是地/下党呢。”

    她终于下定了决心:“你明天过去传话,就说见面可以,但得约在安门广场,时间就定在这周日上午九点。如果邵哥周日要上班,那他定个时间,我看看有没有空,到时再约。”

    “好嘞。”曾奇高兴起来。

    盛景看看坐在旁边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的曾雨,问道:“你俩有没有想过再去上学?”

    曾奇只有小学学历,曾雨只上过三年学。兄妹俩聪明机灵又十分懂事,盛景希望他们能继续上学,有个美好的未来。

    曾奇愣一下,问道:“小景姐,你不要我帮你做事了吗?”

    “说什么傻话!”盛景轻拍了一下他的脑袋,“小景姐想带着你干大事。你学历低没文化,以后看个合同都看不懂,怎么帮小景姐?你就再不回学校上学,也要多看书看报,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帮我更多。”

    她看向曾雨:“小雨倒可以回学校上学。”

    曾奇这才放心地笑了起来,对妹妹道:“对,小雨去学校上学。”

    曾雨摇头:“我不去。我帮哥哥干活,一起赚钱养家。”

    “有你妈妈和哥哥。你放学了也可以去卖瓜子,赚的钱完全可以养活你自己。”

    曾奇的妈妈黄佩兰被儿子带着搬出来后,就每天带着瓜子去胡同里售卖,平均算下来,每天也能挣个一块钱,够养活他们娘儿仨了。更不用说曾奇的销售提成不少。

    曾雨还要再说话,抬眼就看到妈妈黄佩兰进了院门。她嘴角青了一块,脸上也有淤青。

    曾雨吓了一跳,连忙跑过去:“妈你怎么了?”

    黄佩兰赶紧侧过脸去,笑道:“没事,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养两天就好了。”

    “是不是他又打你了?”曾雨哭喊起来,浑身发抖,却又顶着害怕跑到门口想要关院门。

    “不是不是。”黄佩兰一把抱住女儿,轻轻拍她的背,“不是,他没来。他不会找到咱们的,我跑了好几条巷子,确定他没跟着才回的家。”

    曾奇跑到院门处望了望,然后把院门关好,将门栓栓住,对曾雨道:“外面没人。我把院门栓好了。”

    曾雨这才放松下来。

    “哎哟,作孽哦。”房东詹大妈从屋里出来,嘴里嘟哝着,拉着黄佩兰道,“赶紧进屋吧,我给你擦点药。”

    黄佩兰知道这是老太太的好意,顺从地跟着她进了堂屋。曾雨也跟了进去。

    盛景则拉了曾奇一下,示意他留下。

    等院子里只剩了她跟曾奇,她才问道:“你妈当时离开你继父家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曾奇拿到她给的半个月工资后两天,就跟她说他带着妈妈、妹妹在附近租了两间房,房东大爷、大妈都很好。

    次日黄佩兰来领瓜子去卖,盛景见她虽说话温声细语,但不像是个没主意的人,她也无意于说自己跟二婚丈夫的事,盛景便没好多问。

    没想到看这样子,他们跟继父家里似乎还没断干净。

    曾奇眼里闪过一抹愤恨:“我妈在那个家就是个不要钱的老妈子,不光要干家务,还要帮我那个大哥带孩子。小雨长大了,再过两年嫁出去就能得一笔彩礼钱。我们要是说离开,他们肯定不同意。所以我跟我妈商量后,就趁着他们上班偷偷离开了,大嫂的儿子是我妈送到她单位,亲自交到大嫂手上的。我们走的时候就带了自己的两身衣服,其他的什么都没拿。”

    他用力揉了一下脸:“北城这么大,距离小半个城,我以为短时间内不会碰到他们了。我还叮嘱过我妈不要去城北卖瓜子。没想到这么快就被他们遇到了,他还打了我妈。”

    说着,他红了眼眶,声音哽咽:“往后怕是没清净日子过了。”

    他长年营养不良,十七岁了却只有一米七三,瘦得跟竹竿似的。继父和继兄都是身材魁梧之人。他没法用武力替母亲和妹妹讨公道,也没法跟他们抗衡。

    盛景皱眉:“你们这样不行。如果你继父报公安,说你和小雨偷了家里的东西,你妈为了你们肯定得妥协,再回那个家去。”

    “啊?”曾奇慌张起来,“那怎么办?”

    “你带你妈去找那边的妇联,把你们在那个家受的委屈诉说出来,让妇联帮助你妈妈跟你继父办理离婚手续。”

    顿了一下,她道:“就算你妈跟你继父当初没办结婚证,也要叫公安局或妇联开个离婚证明。否则你继父打你妈,并用各种办法把你妈带回家,都不犯法,只能算家庭纠纷。”

    曾奇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说,只要开了离婚证明,我继父打我妈,或是把我妈拉回家,就是犯法?”

    “对。”盛景道。

    “好,我就这跟我妈说。”曾奇飞快地跑进了堂屋。

    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对盛景道:“明天我就跟我妈去妇联。小景姐,谢谢你。”

    盛景教他:“我看詹大妈是个热心肠的人。你让你妈把她在那个家里受的委屈都说给詹大妈听。晚上你私下再找詹大妈,拜托她找两个说话办事厉害的大妈大婶,扮作远房亲戚明天一起跟着去妇联。如果你继父不答应,就扬言要去他和你继兄单位闹。”

    她拍拍他的肩膀:“别怕,大不了你们再搬一次家,去李家庄住。我在那边有个宅子空着。到那里谁也不认识你们,就算闹得再难看也没人对你们指指点点。你继父和继兄却怕这个,他们没法换工作也没法搬家,在单位和胡同里都得要脸。光脚不怕穿鞋的。”

    曾奇是个机灵人,一点就透。

    “谢谢你小景姐,我知道了。”他话语里都透着雀跃,“我知道怎么做了。”

    “我把李家庄宅子的钥匙放在耿大哥那里,他也知道我那个宅子在哪儿。你们明天回来要搬过去,只管找耿大哥,让他带你们过去。”盛景又道,“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只管让耿大哥去找我。”

    “好的。”曾奇没跟盛景客气。

    他已经暗暗打定了主意,只要盛景需要他,他就一直帮着盛景做生意。

    “邵哥那边不着急,反正我周日才有空。在这之中你哪天有空再去给他传话不迟。”盛景道。

    今天才是星期三,离周日还早呢。

    从曾家出来,盛景不放心,又去了耿平那边,把事情跟他说了。

    耿平的妈一听就从屋里出来了,对盛景道:“明天我也去。曾家的情况我是知道的,佩兰跟我说过。那边要是不肯离,我肯定要闹他个没脸。小景你放心,我绝对不让佩兰吃亏。”

    盛景一听就放心了。

    因为耿平和曾奇一起在盛景手下做事,曾奇把妈妈、妹妹接来后,耿平的妈妈去帮了他们不少忙,跟黄佩兰走得比较近。

    她明事理,却也厉害。有她跟着,黄佩兰应该吃不了亏。

    第二天盛景不放心,放学后还是回了家。

    曾奇看到她回来十分感动,连忙道:“小景姐,幸亏你出的好主意,周大娘她们也出了大力,愣是骂得那家人一句嘴不敢回,老老实实去办了离婚手续。以后我妈和小雨再也不用躲着他们了。”

    周大娘就是耿平的妈。她跟周爱华同姓。

    “离了?那就好,那就好。”盛景很高兴。

    周爱华没自行车,平时掂记着丈夫孩子也不好老回来。今天厚着脸皮搭了盛景的车后座回来。

    听到曾奇的话,她正要上前安慰两句,怀里就被塞进了一个孩子。

    “回来了就抱着孩子回家,让他们好好说事情。”周大娘的声音随即响起。

    周爱华诧异地看着周大娘,张嘴正要说话,就被周大娘拉着往外走:“他们说正经事呢,咱们别在这儿碍事。走了,回家。”

    周爱华只得回头跟盛景和曾奇笑笑,抱着孩子跟着婆婆离开了。

    等出了院子,离得远了一些,她才问婆婆:“妈,您这是怎么了?”

    她婆婆是很明事理的,从不像今天这样,不让她跟人说话。

    周大娘回头看了一眼,这才压低声音道:“爱华,你是安心跟耿平过日子的吧?”

    周爱华不知婆婆这话从何说起:“那是当然啊。要不然我怎么把你们都接到北城来?”

    “既然安心过日子,那你就离盛景这姑娘远点。你看看,陶立冬来帮她做事,离了;曾奇来帮她做事,他妈离了。我活了五十多岁,除了解放那会儿有个干部进了城要跟原配离婚,就没见过两口子闹离婚的。结果倒好,我进城一趟可是开了眼了,一连离了两个。”

    周爱华被婆婆这话说得简直不知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