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08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08节

    就算不求回报,他也得对自己亲生儿子好。

    ……

    盛景从槐花胡同出来,没有回城西去,而是去了李家庄。

    隔段时间她都会去一趟李家庄。

    因为宅子离村里远,她一个人住不安全,她向来不在这里过夜,只是过来看看她的金子还在不在,借口就是摘李建设托李先进在宅子里给她种的菜。

    因为宅子就在路边村口,她有时候来没遇到人,村里人都不知道她来过。可今天一进村她就遇到了走亲戚的一家人。

    等她进了宅子看了埋金子的地方,发现半压在土里的两片树叶和一根树枝仍保持原样,那个角落也没有翻动过的痕迹,便去了菜地摘菜。

    她刚摘完菜,就听大门被拍响,李柱生苍老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小景,是小景回来了吗?”

    第117章

    ◎瓜子卖得咋样了?◎

    盛景过去开门, 就看到除了李柱生外,李鸣放也站在那里。

    她赶紧请了他们进屋。

    李建设对盛景发自内心的感激, 所以托他爸在这院子里种菜, 他自己周末回来也会打理菜园子,并把这院子的每一间屋子都打扫一遍,所以堂屋还算干净。

    就是想要热水泡茶就没办法了, 得先去井里打水,再到厨房点火现烧,没有二三十分钟都喝不到水。

    “不用客气, 我又不是没水喝。”李柱生摆手, 将手掌压了压,“你坐下,我问你点事儿。”

    盛景便老实坐下。

    “我其实一直想问问你爷爷, 现在政策怎么样。只是你爷爷事忙。我听建设说, 你自己都难见到他。我去十次怕是都不一定能遇到。”

    李柱生看向盛景:“你是大学生,还是学经济的。你爷爷,或是你们老师,有没有说过现在国家政策怎么样,有没有变化。”

    “我平时也看报,报纸上争来争去,说要搞活经济;前段时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提到要搞活经济。但我怎么看都只跟企业有关, 好像没咱老农民的事儿。”

    说起这话,李柱生就满脸郁闷。

    “你也知道,村里有那些惫懒货,天天就想着怎么偷奸耍滑, 我就算是三头六臂也看顾不过来。拿的差不多的工分, 别人偷懒, 自己累死累活,是个人都不干,再老实,他也有磨洋工的时候。所以生产队的劳动效率整体都不高。”

    李柱生忍不住掏出别在腰上的烟杆子:“不光是我们生产队是这样,其他的也一样。”

    他看向盛景:“可国家城市人口那么多,就靠着我们农村种地养活。要是农村人都这样,种的粮食哪里够得上全国人民吃?老汉我想着这个事儿,晚上都睡不着觉。”

    “您放心,这股改革的春风很快就会吹到农村了。”盛景给他吃颗定心丸。

    说完,她看了李鸣放一眼。

    李柱生是个老人精,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盛景打算给他透露点消息。可李鸣放她就不放心了,他可不是嘴紧且安份的主儿。

    她这消息来自后世。但传出去,人们只会觉得是盛河川透露的。李鸣放到外面乱说,再歪曲一下意思,引起骚动和混乱,盛河川可是要犯大错误的。

    李柱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这个孙子,成天不着家。今天一听是盛景回来了,他非得要跟着过来。也不知道想找什么歪主意。

    他道:“鸣放,你去我们家菜园子摘点菜,一会儿给盛景带回去。”

    “不用不用。”盛景连忙摆手,指着外面道,“您看,外面一大片菜呢,我爷爷常年不在家,我也不怎么在家,我城西那里也有院子,也种着菜,我舅舅非得在这院里种菜给我,这些菜摘回去我们也吃不完,白放着浪费了。”

    李柱生就道:“那就去打水把菜地给浇一浇。要是菜地缺肥,就淋点肥,别老在这儿杵着。”

    他话说得这么明白,李鸣放就知道老爷子这是想把自己差走,不让他听两人谈话。

    李鸣放对爷爷说的这些也没兴趣。他答应了一声,出去打水淋菜。

    李柱生这才看向盛景,并向她保证:“你放心,你说话,出你的嘴,进我的耳,其他任何人我都不说。”

    盛景点点头,道:“现在消息还没传出来,但我知道有个地方的农民,签了生死状,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手里了。”

    李柱生瞪圆了眼,满脸震惊:“啥?”他哆嗦着嘴唇,“这、这……这不是犯大错误吗?”

    盛景叹了口气:“这也是没办法。您做大队长多年,您应该知道,人们给生产队干活,和给自己干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样的田地,要是分到个人头上,亩产翻一番都不止。”

    这话,李柱生简直不能更赞同!

    但他仍不敢置信:“那上头不追究大队长的责任?”

    “您今天来,不就是担忧土地上产的粮食不多,生怕全国人民饿肚子吗?领导们自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现在还在研究,对这事还没有定论。或许,往后全国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是土地仍归国家所有,不让自由买卖。但会采用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多劳多得。”

    李柱生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笑容:“这方法确实好,土地的性质没变,却能更好的激励大家勤快起来。”

    他吐了口气,眼里露出希冀的光:“要是真能这样,那该多好啊!”

    “另外,国家正在搞活经济,”盛景又道,“市场经济的搞活,意味着大家地里种的东西能自由买卖。您要是不想冒险,那可以先打个擦边球,让大家开荒种葵瓜子。对外就说是集体的。”

    李柱生今天来,就是因为葵瓜子。

    去年有人种葵瓜子,卖了一些钱。今年就想种更多。他们打算偷偷地在荒地上种。田头村、瓦岗村和下山村就是这么做的。

    担心李柱生要抓典型,大家就拿话试探他,说哪个村哪个村怎么样,希望李柱生对这事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知道那三个村今年卖了许多葵瓜子,李柱生去打听过,自然知道内情。他也希望村民的日子能好过些。

    所以听到这话,李柱生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终于拿定了主意。

    “那你明年还收瓜子吗?”他又问。

    盛景点头:“收的。”

    “好,那我让他们种,到时候卖给你。”李柱生把烟杆点燃,美滋滋地吸了一口烟。

    盛景又道:“你还可以让每家每户多养鸡养鸭。”

    李柱生点点头:“这方面已经放松了。”

    他知道盛景收鸡蛋后,心里就琢磨着国家是不是放松了这方面的政策,村里有些人家多养鸡他就没管。大家一看,纷纷开始孵小鸡。

    两人又说了一些这方面的事情,就听外面李鸣放喊道:“爷爷,我把菜地都浇完了。”

    李柱生道:“那你进来吧。”

    等孙子进门,他道:“你有什么要问的赶紧问,一会儿小景还得回去。”

    李鸣放挠了一下头,问道:“盛景,瓜子卖得咋样了?”

    盛景挑眉:“我哥没跟你说?”

    说过这个李鸣放就表情愤愤:“我问他了。他老跟我打马虎眼儿,说还在卖,具体情况他不清楚。”

    盛景笑了笑道:“确实还在卖。这不快过年了吗?大家都买瓜子备着,这段时间卖得挺好。正月里应该就卖得差不多了。”

    这自然不是实话。

    如果没有邵海峰的合作,她可能会收着点,留些货到年关,涨点价卖。但跟邵海峰合作,有了瓜子货源,她就没再收着,能卖多少卖多少。

    所以上个月那批瓜子就卖光了,纯赚两千六百多块钱。

    卖完后她就叫李建设去分账。

    虽然她后来又投了两千多块钱进去,但那是她私自做的决定,能得到耿平和曾奇这些帮手,是她最大的收获。几百上千块,她也没太放在眼里,所以打算按原来的比例来分钱。

    结果李建设死活不同意,只拿了该得的那份钱,多余的一分钱都不要。

    这件事,盛景也没叮嘱李建设要瞒着李鸣放。

    没想到他口风紧,竟然一个字都没跟李鸣放说。

    李鸣放吃惊不已:“你真卖得差不多了?你到底收了多少瓜子?”

    他当初帮收瓜子,是看过李建设手里的账的。经他俩的手收上来的瓜子就有两万多斤。当时盛景还只收不卖,花的钱海了去了。

    李鸣放一度觉得盛景这是有钱烧得慌,大概在大学里学了点什么理论,就拿这钱来试手,其实根本不懂得做生意。

    十月后没瓜子收了,盛景才往外卖瓜子。但李鸣放当时跟其他兄弟倒腾生意,还时不时得回队里出个工,也没空注意盛景这买卖。

    在他看来,盛景和李建设都忙着上学,哪有空卖瓜子?怕是那些瓜子还堆在这处宅子里。

    他今天硬是要跟着李柱生过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想从盛景手里拿个一两百斤瓜子去炒,趁着年关卖出去,挣上一笔钱之余,也卖盛景一个人情——盛景多少钱收的,他原价买过来,不让盛景亏钱,就是很有良心了。

    如果卖得好,他还会发动他那些兄弟也拿去炒来卖。

    没想到盛景说,她卖得差不多了。

    “三四万斤。”盛景道。

    “都卖光了?”

    “差不多了。”

    李鸣放来之前是算过一笔账的。

    他瞪大了眼睛:“那你们岂不是挣了一千块钱?”

    “没那么多。我跟我哥都没空,是请人炒的瓜子和卖的瓜子,赚的钱要跟那些人分的。我和我哥统共就挣了五百多块钱。”盛景的话真真假假。

    她知道李鸣放是个心思灵活的。一旦他知道炒瓜子卖能赚大钱,明年肯定要成为她的竞争者。

    但今年收了多少瓜子,至少城西这一片,李鸣放心里是有数的。她想瞒也瞒不住,只能说个他知道的数。

    至于竞争,这会儿能一口气拿出两三千块钱来收瓜子的人极少。就算有,也不一定看得上瓜子这种薄利多销的生意。

    李鸣放要做瓜子生意,也不过是小打小闹,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第118章

    ◎外交部传来好消息,说找到盛茹慧了◎

    “五、五百多块?”李鸣放说话都结巴了。

    他每个月累死累活, 提心吊胆,最多挣个二三十块钱, 有时候十来块, 半年下来挣了一百一十四块八毛,他觉得自己已特别能干了。

    要知道他们家人到年底算工分分钱,也就只能拿到这个数。城里好些工人挣的还不如他多。

    可盛景和李建设没做多少事, 袖着手就能挣上五百块钱,这钱赚的也太容易了吧?

    盛景苦笑,跟他卖怪:“我厚着脸皮跟我爷爷要了一千块钱, 自己的钱也全都投了进去, 之后又到处找能信得过且勤快能干的人来帮我炒瓜子,卖瓜子。火候掌握得不好,这锅焦了, 那锅没熟, 光是让他们熟练炒瓜子就花了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