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11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11节

    要是没有方毅,方勇刚找找关系,没准就能把方旭泽塞进经委。再怎么样,官方总得给军方一个面子。

    可偏偏有个方毅,方毅还偏偏是个学人精,竟然选择跟方旭泽一样的专业。方勇刚就算有人脉,也要留给方毅。

    毕竟当年方旭泽得了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方毅却没得,方勇刚心里是存了心结的。

    现在想起这些,柳茹就悔得肠子都青了。

    要知道能恢复高考,谁愿意要个工农兵大学生的文凭?凭她儿子的本事,还能考不上个华清大学?现在拿着这个文凭,简直就是个鸡肋,结果还要被方家祖孙三代耿耿于怀。

    方旭泽沉默了一会儿,道:“妈,您说我要不要也读个研究生?”

    盛景说她要读研究生的时候,方旭泽有一瞬间的心动。

    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华清大学的文凭有些不尴不尬。要是能凭自己的本事考上研究生,拿个研究生文凭,工农兵大学的帽子就摘掉了。

    否则他一辈子都得被人说是工农兵大学毕业的,走到哪儿都没面子。这对于心高气傲的他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你又不做学问,要那么高的文凭干什么?”柳茹直接否定,“等你读研究生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原先有个高中文凭就是高学历了,大学文凭更是顶尖学历。多少机关单位的职工都只有高中文凭。所以柳茹并不觉得研究生毕业生进经委就更容易。

    一个人,大学毕业后干了几年工作出了实绩;另一个大学毕业后再读研究生。这两人,不管哪个单位都愿意要前者而不是后者。

    后者只是书生,光有理论没有实践,只能纸上谈兵,做学问可以,干工作不行。

    “那先看看工作安排情况吧。”方旭泽用力挠了一下头发,“有杜少华和陆静真、蒙开路、陈新他们在前面,好单位也轮不上我。”

    前些年上大学只看关系不看成绩,能上华清大学的大多数是红二代。

    杜少华的爸是副军长,陆静真的爸是经委中层领导……人家的爸还是亲爸,会倾尽一切人脉为他们铺路。

    有这些人在前面挡着,方旭泽哪怕成绩比别人好,在学校还是学生会主席,好的工作岗位也轮不到他。

    说起这个柳茹也很挫败。

    三年前方毅是高中生,在报社上班,跟父亲的关系不好;而方旭泽是大学生,学的是经济,跟继父关系融洽,她跟方勇刚的夫妻关系也好。

    那时候方勇刚就算有扶持亲儿子的心,也不会吝啬于给方旭泽铺路。毕竟两个孩子起点不一样,走的路也不一样。

    哪曾想世道忽然变了,打了柳茹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妈叫你好好追求盛景呢。”她道,“她爷爷是建设局局长,经委那个副主任周涛是他战友,人脉广着呢。你俩要真成了,你的工作不用愁,还能打那爷儿俩的脸。”

    这话她说得极小声。

    “我刚刚跟盛景一起出的校门。”方旭泽道,“她说她去鱼藻台国宾馆,说她爷爷叫她去的,不知道有什么事。”

    柳茹一喜:“你单独跟她说上话了?”

    方旭泽点头。

    “她态度怎么样?”

    “一般,就是对普通同学的态度。”方旭泽道。

    “这样也算进步了。继续努力。”柳茹喜滋滋地道,“你长得好,性格也好,各方面都比方毅强。盛景既然没跟方毅谈对象,可见不喜欢方毅那样的。你去追求她,一定能成功。”

    为了让儿子上心,她道:“你看她都混到国宾馆去了,可见她爷爷厉害,肯定是安排她去接待什么人,让她去露露脸。国家不是要派人去留学吗?没准她爷爷叫她去就为了这个。你要是跟她成了一对,没准你俩就能一块儿去。”

    听到这话,本来喜欢杜少薇那款,对追求盛景不是特别热切的方旭泽十二分的心动了。

    读研究生对他的事业不一定有帮助,但出留学对他绝对有帮助。

    现在国家要搞活经济。怎么搞活,那不得向国外学习?等他留学回来,就等于是华国经济界最权威的存在,说怎么搞经济就怎么搞,就跟华清大学的老教授周明德一样。

    “妈,你放心,我会加倍努力的。”他道。

    ……

    盛景到了国宾馆门口,看到两个二三十岁的青年男子站在大门外,两人正低声交谈着什么。两人旁边还站着两个装中山装的中年男子。

    看到她,其中一个中年男子转头朝两位青年提醒了一声,两位青年抬起头朝她看来。

    看清楚她的面容,两人就十分激动,抬脚向她迎了过来。

    “请问是盛景吗?”年长一些的青年问道,北城的语音很纯正。

    盛景连忙从自行车上下来,点头道:“是,我是盛景。”对这两人的身份,她心里已有了猜测。

    果然,那人道:“我叫唐琪宁。这是我弟弟唐琪泰。我母亲你应该听说过,她叫盛茹慧。”

    “你们好。”盛景推着自行车不方便握手,便笑着挥了一下手。

    “我父亲和母亲正跟盛河川先生,也就是我们的舅舅说话,让我们出来接你。”唐琪宁又道。

    “劳烦二位。”盛景说着,看向那位中年男子,“请问我应该把自行车停在哪儿?”

    “给我就行。”年轻一点的男子接过她手里的自行车。

    另一个道:“我们是外交部的,我姓马,这位姓秦。我们陪两位唐先生出来迎你。”

    “有劳两位同志了。”盛景笑道,又朝替她停自行车的秦同志致谢。

    “走吧,我们先进去。”马同志对盛景作了个手势。秦同志则推着她的自行车朝另一方向走去。

    一行人往里走,唐琪宁见盛景没有说话,随便找了个话题:“我听舅舅说,你是华清大学读书?读的什么专业?”

    “经济管理。”盛景道。

    “女孩子很少学这个。你选这个专业,是因为对这个感兴趣吗?”

    “对,我对经济比较感兴趣。”

    一行人闲聊着,穿过景致宜人的亭台楼阁,足足走了十几分钟,这才进了一幢楼。

    走进大厅,盛景就看到盛河川正坐在一张沙发上说话。坐在他对面是一男一女。男的穿着西装,两鬓微霜,戴着副金丝眼镜,气质儒雅;女人烫着卷发,穿着一身旗袍,皮肤白皙,面容看上去十分眼熟,跟镜子里的盛景有六七分相像。

    盛景就知道,这是唐宣文和盛茹慧了。

    她扫视了大厅一眼,见除了他们三人,还有四五个男女,看着装和气质就知道应该是外交部或宾馆的工作人员。

    大厅里并没有跟她年纪相仿的年轻女孩儿。

    第121章

    ◎“你跟妈妈去米国吧。”◎

    唐宣文、盛河川和外交部的人聊得起劲儿, 盛茹慧却心不在焉,她的眼睛时不时往门口瞧。

    看到一个女孩儿跟着儿子们进来, 她猛地站起身来, 把在场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盛河川看到盛景来,也跟着站了起来,正要给双方介绍, 就见盛茹慧迎了上去,眼眶一下子变红了。

    “小景,你是小景?”她上前一把握住了盛景的手, 眼睛死死地盯着盛景, 不放过她脸上五官的任何细节。

    看着盛景那与自己年轻时十分相似的面容,泪水模糊了盛茹慧的双眼。

    看她这样子,盛景就知道, 自己应该就是盛茹慧的女儿了。

    盛河川对盛景介绍道:“小景, 这是你妈妈。”

    唐宣文也已站到了盛景面前,激动地道:“小景,我是爸爸。”

    盛景嘴唇动了动,怎么都叫不出“爸爸”“妈妈”来。

    她原就打定了主意,在没弄清楚盛茹慧和唐宣文的为人,以及他们跟原先那个女儿关系之前,她是不会认他们的。

    更何况, 她不是原身,对于血缘没那么看重。从穿越以来给她最大温暖的是盛河川。在她的心里,盛河川是她最亲的亲人。

    唐琪宁笑道:“爸,妈, 你们别激动。小景还什么都不知道呢。不如坐下来慢慢说。”

    盛茹慧这才抹了眼泪:“对对, 小景没被妈妈吓着吧?来, 咱们坐下,慢慢说。”

    说着她拉着盛景坐下,看着盛景的面容,她的眼泪又忍不住汹涌而出,呜咽着说不出话来。

    盛河川开口对盛景解释:“当年盛琳的妈妈去看望你妈妈,两人同时发作,来不及送医院,是盛琳的奶奶帮着接生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就弄错了孩子。”

    “孩子,你受苦了。”盛茹慧拉着盛景,泣不成声。

    盛景看向盛河川:“确定吗?怎么能确定我跟那孩子换错了?”

    放在后世,做个dna鉴定就可以了。可现在有这技术了吗?

    盛河川还没说话,唐宣文就道:“都说母子连心。你妈妈生你三个哥哥时,对孩子都有天然地亲近。可她对那个孩子怎么都亲近不起来。后来孩子越长越大,你妈妈就越怀疑。因为那孩子越长越像李玉芬。”

    盛茹慧拉着盛景的手,哭道:“我有感应。我能感觉到那不是我的孩子,我跟她亲近不起来。而且她越大,我觉得越不像我跟你爸亲生的,她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格,跟我们都不一样。”

    她抬起手,抚着盛景如缎子般的黑亮长发:“李玉芬的头发微卷,你知道吧?那孩子的头发也是卷的。我跟你爸爸,还有三个哥哥头发都不卷,我听人说过这种发质是遗传的,所以我很肯定她不是我的孩子。”

    “自从确定这一点后,年妈妈就一直盼着能回国,能早点找到你。一听说中米建交,我就去找了大使馆。只是手续复杂,现在才能见到你。”

    她把盛景搂进怀里:“看到你长得玉玉亭亭,妈妈真高兴。”她眼泪又止不住地流,呜咽道,“孩子,你受苦了。”

    盛景抬起眼来,朝坐在对面的外交部的领导那里看了一眼。

    盛河川和盛茹慧当着外交部的同志的面说这些,这是打算让盛爱国一家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种事,放在后世,民不举官不究,只要盛茹慧不把盛爱国告上法庭,盛爱国是不会受到处罚的。

    可这时代不同,这时代不允许人们有人品上的瑕疵,尤其事情还牵涉到外国侨胞。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哪怕盛茹慧表示不追究,盛爱国一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唐宣文见盛茹慧哭得动情,盛景却不见动容,他心里暗叹一口气。

    孩子终究是对他们没有感情啊。

    他劝盛茹慧道:“好了,看到小景长得这么好,你应该高兴才是。这会儿也到晚饭时间了,咱们去餐厅吧。”

    对面坐着的那位外交部领导道:“晚餐都已准备好了,几位可以移步餐厅了。”

    盛茹慧这才止住了眼泪,对盛景道:“瞧我,只顾着自己伤心了。小景骑那么远的车过来,饿了吧?咱们去吃饭。”

    外交部的领导领着大家进了餐厅的一个包厢,笑道:“你们一家子团聚,有许多话要说。我也还有点工作要处理,就先失陪一下。小马和小秦就在外面,有什么事你们跟他俩说就行。”

    “有劳梁部长了。”唐宣文和盛茹慧跟他客气了几句。

    盛景这才知道这位五十多岁的男子是外交部的部长。

    外交部的同志走后,包厢里只剩了一家人和一个服务人员。

    那位女服务员问道:“请问可以上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