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玄幻小说 - 明月应照我在线阅读 - 明月应照我 第36节

明月应照我 第36节

    谢慈心里琢磨着他爹死前传给荆韬的私信,越细品越觉得其中含义深远,并非浮于表面。

    ——“将来你危殆之时,务必关照一二。”

    那时候,先帝病重,他刚被破格提入内阁,滔天的权势劈头盖脸地压在了身上。辅政大臣哪有那么好当,做到最后,不是把皇帝杀了,就是让皇帝把自己杀了。

    他爹保不齐真做好了让他造反的准备,而且还事先与北境这边打上了招呼。

    谢慈心里在想事情,便顾不上之前的胡闹。

    芙蕖把枕头铺高,他和衣就躺了下去。

    结果没得机会休息,他才刚闭上眼,营帐外又热闹起来了。

    谢慈给了芙蕖一个眼神。

    芙蕖会意,道:“我去看看。”

    她出了营帐,东侧紧挨着的就是荆韬的将军帐,帐前多了几匹马,她刚迈步走过去,便见一个人影从那片热闹中脱身,匆匆朝她的方向赶来。

    芙蕖停住脚步,等他近一些,发现是神凫。

    神凫赶到她的面前,跳脱如他,此时也有些慌乱的模样,他说:"燕京的圣旨到了,谢大人抗旨出京,身为朝中重臣却私通武将,皇上怀疑其心不轨,命大将军即刻扣下谢大人,押他回京受审。"

    赵德喜一路追到北境传旨来了。

    皇帝到底是皇帝。

    北境戍边的将军们被困于此地多年不得归家,纵使嘴上怨言颇多,也从未真正起过造反的念头。

    圣旨不可违。

    神凫道:“大将军可以拖住一时半刻,你们先避一避吧。”

    这种事芙蕖不能拿主意,她转身准备进去询问谢慈。

    一回头,却见谢慈早就不声不响倚在门口了。

    芙蕖当即知道什么也不用说了,只静静地等着他的决断。

    谢慈手里还抓着那虎皮小毯子,慢条斯理的折起来,放进芙蕖怀里,让她好好收着,紧接着,大步走向将军帐。

    “皇上也知道大将军镇守北境多年辛苦了,说实话,您年纪大了,早该告老还乡享清福了,咱们陛下不是不挂念您,实在是北境战事特殊,不容胡闹,放眼当朝,实在找不出第二个人能担此重任,所以呀,北境还是得辛苦大将军照料,皇上毕竟还年少呢,等将来,吾主真正能揽权了,必定彻底料理了北鄂那起子叛军游勇,大家都不用在这啃雪碴子啦!”

    帐中人听了简直都气到发笑。

    那小皇帝以为打仗是过家家呢。

    躺在他的高床软枕上,梦里骑着战马指挥者阴兵三百万,能把阴曹地府都给降了。

    荆韬不屑于和个阉人置气,淡淡道:“皇上还有这份心是臣之幸。”

    赵德喜蹬鼻子上脸道:“还是大将军明事理啊,瞧瞧,咱们皇上今年春刚巡完京郊的庄稼,就先给您的北境拨了六十万的军饷,别地儿可都没这份恩宠!”

    他竟然有脸把朝廷拨得军饷称之为恩宠。

    且不说现在那六十万两白银一根毛都没摸着,就凭荆韬对京城里那些蛀虫的了解,那钱到手能有十万就算是他们手下留情了。

    赵德喜端起面前的粗茶,牛饮了一口,然后紧锁着眉头,忍住吐的冲动,强行咽了下去。

    荆韬现在有多想戳死他,他就有多不知好歹。

    赵德喜自认为寒暄够了,尝试着把话往正题上引:“大将军,咱家一路追着谢慈那厮的踪迹而来,听闻他进了北境的军营,还受到了您的礼遇……您之前不知情,不知者不罪嘛,如今咱家带着圣旨到了,大将军是不是该动起来啦?”

    荆韬不会抗旨不尊。

    赵德喜一双老眼瞧得清楚。

    他说完便好整以暇地理了理衣襟,等荆韬的回复。

    荆韬在沉吟。

    赵德喜笑着。

    谢慈被他的谢家旧部亲手押解回京,脸上会是什么表情呢?

    他可太期待了。

    他话音刚落下不久,将军帐的门一掀,谢慈竟就这么迎着诸位的目光走了进来,阴恻恻的目光往赵德喜脸上一扫,慢言道:“圣旨?皇上下的什么旨?经我同意了么?”

    一屋子人全都愣了。

    早听闻燕京城里,皇上的嘴和手都握在辅政大臣谢慈的手里,但亲眼所见,还是颇为震撼。

    谢慈踢开了赵德喜面前的桌案:“圣旨呢?”

    薄如蝉翼的刀锋挑着他的冠缨。

    赵德喜哆嗦着举起手,指着荆韬的方向:“圣旨已宣,谢慈,你想造反吗?”

    荆韬把明黄的圣旨从怀里拿出来,端端正正地摆在案前。

    谢慈收了刀,单手拿了圣旨,摊开一瞧,冷笑一身:“假传圣旨,赵德喜,你胆子够大啊!”

    赵德喜一听急了:“谢慈,你莫血口喷人啊,圣旨是皇上亲自拟了,盖上传国玉玺后,才交到咱家手中……”

    谢慈打断道:“传国玉玺是假的,圣旨就是假的。”

    赵德喜叫破了音:“传国玉玺不可能是假的!”

    谢慈:“传国玉玺缺了一角,用黄金补了缺,工匠的技艺非一般的纯熟,但玉玺终究是玉玺,缺的一角印在旨上,还是能瞧出端倪的。”他将那所谓的圣旨扔到了赵德喜面前:“赵公公,睁大你的眼睛,仔细瞧瞧。”

    赵德喜听他说的有板有眼,心一下子凉了大半,他不信服地将圣旨捡起来,对着灯下仔细一瞧,剩下半颗心也凉了:“怎么会呢……”他嘴唇都在抖,疑道:“皇上怎么会给我一张假圣旨呢……”

    谢慈居高临下地嘲讽道:“当然是因为——皇上手里没有真正的传国玉玺了。赵公公,我离京这么远,怎能不防一手呢。”

    圣旨是假的。

    谢慈刀锋一挑,直接将其撇进了火里。

    “拿萝卜刻个玺就想把我玩死,皇帝到底是年少,我不怪他,可你们这些老人儿怎么也不知劝着些,就由着皇上胡闹?”

    听闻真正的玉玺落在了谢慈手里,赵德喜原本嚣张的气焰一扫而空,奴颜媚骨的奴才最会审时度势了,他一点也不想劳动谢慈拿出真正的玉玺,当场判他个斩立决。

    北境山高皇帝远,连个能给他收尸的人都没有。

    假圣旨烧成了灰,往半空中浮起了余烬,能闻到宫里御用的墨香。

    玉玺虽然是假的,但皇帝的笔迹是真的。

    赵德喜:“啊……哈哈,皇上的确年纪还小呢,陛下他也是心里挂念谢大人,想早日迎您回京,才这般胡闹的,谁家孩子小时候不调皮呢……谢大人哪,您就听老奴一句劝吧,北境苦寒,您的根儿不在这,您若是有事追更婆婆文柔文来企饿群五二寺久凌罢爻玖二要办,咱家可以等等,您还是早日跟咱家回京吧。话说回来,您也知皇上年少,城府不深,将他自己一个人搁在京里,您真能放心啊?”

    赵德喜固然是个搅屎棍子,可他最后一句话,仍是戳进谢慈心坎里了。

    他的根不在北境,燕京城里才是他的战场。

    他离京的时间足够久了,朝堂上那些老家伙更不是省油的灯。

    小皇帝还能支撑多久?

    谢慈转脸对芙蕖道:“捆起来,埋了。”

    芙蕖一个女人家哪能做得来这事。

    到头还是得荆韬出面打圆场。

    他将赵德喜一行人“请”进了军帐中住下。

    保证事成之前,出不了任何幺蛾子。

    谢慈原本的计划不变,等天明动身探查当年被掩埋的真相。

    荆韬给他们备了马,神色严肃对谢慈道:“你终有一日要还政于皇上。”

    谢慈道:“我晓得。”

    荆韬道:“万事留一线,也是给自己的后路。”

    谢慈笑了一下:“没有退路的人不不止我一个,您不也是么?”

    荆韬看着他的神情有些难过,像是在看一个不听话的晚辈,谢慈的身份尊贵,但是在荆韬的眼里,和他手下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可他那些孩子尚能听从管教,遇事也能缩回他的羽翼下寻求庇护。

    可谢慈是不能了。

    燕京太远了,他鞭长莫及。

    神凫靠在树下,吹起了骨笛。

    一支魂归故里。

    呜呜咽咽有点难听,但是在耳边吹久了,倒也逐渐习惯。

    谢慈别了荆韬,远处东山的背后已经有了亮。

    他牵起马,对神凫道:“你吹半宿了。”

    神凫说:“那一千冤魂若是徘徊在北境,能听见我的笛声吧。”

    谢慈冷心冷清道:“他们听你吹个破笛子有什么用?”

    神凫跟在他身后上了马,撵上来,道:“这是老侯爷教我的。”

    谢慈心里叹气——又来了。

    这偌大的背景要说有魂也是谢尚的魂,飘来飘去阴魂不散。

    神凫自顾自开始讲,也不管别人爱不爱听:“我小的时候,给老侯爷牵马,那时老侯爷还不老,每次打完仗,收拾战场的时候,老侯爷就在半高的坡上,亲眼瞧着他们下葬,然后吹着这调子,能吹满一宿,我问老侯爷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说,用这曲子送他们上路,好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走,来世投个好胎。”

    谢慈瞥了他一眼,那神情里一点也不悲戚,甚至还有几分轻佻,道:“他还会吹这玩意儿呢,我竟不知道……但你别糊弄我,魂归故里这不是那些神婆用来招魂的么,怎么到你这成了送别曲了?”

    神凫:“……您对您父亲就不能放尊重些吗?”

    “抱歉。”谢慈摊手:“我生在楚舞吴歌的江南乡里,不是很能和你们这群啃雪碴子的人共情,体谅一下。”

    神凫又想骂。

    谢慈直接驾马窜出去老远。

    芙蕖默默从后面跟上来,对上神凫欲言又止的目光,道:“抱歉,我也不能,先行一步,再见。”

    他们选择入手的那座村子名叫上雪窝。

    与之相对应的北边,那座村子叫下雪窝。

    上雪窝正处在两个村子的中间,他们单枪匹马混进来,其实非常危险。但谢慈反复思量了许久,还是择定了这个地方。一是因为此村子两边连通,是耳目最灵便的地方,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住。二是他不打算轻裘缓带得办事,既来了,便一锅端了,一个也不能放过,此地进退得宜,追击最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