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言情小说 - 豪门重生手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81

分卷阅读381

    面上,那个神秘莫测无恶不作的组织,会收权季青入门吗?这可是当面打国公府的脸!也是给国公府带来了极大的危机。要这样想,便不难明白为何国公如此着急,连她生产的小半年都等不得,迫不及待地把一群人给划了过来,恐怕除了给她机会,把权季青拉下马之外,她也是把一些有嫌疑的管事,全都寻了个借口关好,自己不知道在同和堂盘了多少人的底,只等她这里借口一送,就要开始大清洗了。

    这重重迷雾中的一重,似乎已经在蕙娘眼前揭开了谜底,蕙娘稍稍释疑,亦感到一阵胆寒:越和这组织接触,越觉得他们的阴毒与可怖。那三管事卖了药给两广总督夫人,所得银钱还在少,最重要,是握了一重把柄在手。他要求什么事,只要不是大事,总督夫人总得给他办了不是?他那个所谓的亲戚,要只是在衙门里求个差事还好,如果是想进府内做事呢?这就是明摆着在总督府里安插了一个钉子。总督夫人想要拔除,还得掂量掂量三管事的脸色呢!

    哪家的宅院里,没有一点阴私事,同和堂是天下最大的药铺之一,大江南北都有分号,三掌柜这样的人稍微一多,这个组织,岂不是消息比燕云卫还要更灵通,知道的官员阴私,比燕云卫还要全面?

    这已经不是一般求财的门路了,贩卖毒药、贩卖火器,因为获利高昂,风险虽大,但却还有人做,对焦勋和她下手,似乎是有图谋宜春票号的嫌疑,那也可以解释为票号是个聚宝盆,这借贩卖毒药之便广布眼线之举,毫无利益可言,没有更大的目标驱使,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恐怕真是坐实了造反的念头啊……

    毕竟是文官出身,受祖父教养惯了,蕙娘一时,真是冷汗涔涔、心跳如鼓,罕见地起了一丝惧意。可片刻之后,她到底还是稳住了,咬着牙安慰自己:武将人家,也不怕改朝换代,只要手里有兵,心头就半点不慌。自己这一代,虽然暂时还没有人知兵,但胜在人面广,亲戚中知兵的便有崔家,东北又是老地盘,真有什么事,也不至于没个去处。

    话虽如此,可同和堂是权家的自留地,悄无声息地被权季青这个败家子,引进了这些居心叵测的江湖客,蕙娘虽然还没掌家,可也情不自禁地有些不快,她沉吟了一会,便吩咐石英,“既然陈功有此等秘闻,那更不能放他走了。给他换个地方居住也好,免得他自己胆小心虚,被人看出破绽,倒又是事。等年后广州人回来,我这里一体审了,再送给国公爷发落。”

    石英心领神会,自然去寻她父亲办这件事,蕙娘托腮又想了半天,只觉得脑仁有点生疼,便不再驱策自己那血旺的脑子,预备等权仲白回来了,说给他听听,让他决定,是否要越过国公爷,先把广州分号的三掌柜提回来一并审了——不过,这么做也有个不稳妥的地方,那就是审京城分号的乔十七,怎么说那也是权家自己的私事,就算借来的这个人,回去给许家报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将来两家敌对,许家也没法拿这事来威胁权家,可三掌柜那就不一样了,让许家的外人来审,恐怕不大妥当。

    蕙娘用了这半日的神,这会已经很乏了,也懒于多想,只愿做个听丈夫吩咐的小贤妻,可不巧权仲白当晚又回不来,第二天早上一回来,便给她带了个不知是好是坏的消息。

    “我们的信,腊月已经送到了许家,许家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他神色也是有点微妙。“只是冬天陆路不好走,那人是走海路来的。刚好世子夫人要回京省亲,便带了他一道,坐海船上来……此时已快到京城了。世子夫人给我送了信,说也有一件事想要请你行个方便。”

    蕙娘不禁愕然——倒不是许少夫人竟回京城,又或者是她居然有事请托,而是世子夫人,居然会在这种时候,说这样一句话,岂非有挟恩索求的嫌疑?这可不像是许家的一贯作风。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晚上好,

    都怎么过的初一?我累了一天,早起拜年,下午朋友聚会,晚上还要招呼客人。

    最囧是,下午的朋友聚会是临时起意,早上拜年回来我就把妆给卸了,然后下午只好重画……聚会完回家,我一边卸妆洗脸一边和我妈聊天,又换家居服,我衣服换好脸都洗完了我妈说:你晚上去某老师家拜个年吧……

    脸捂在毛巾里都要叫起来啦!哪有这么折腾人的!人家本来感冒还没好呢!南边又湿冷!

    PS 是的,我是福建人,新年要吃肉燕的,哈哈!血蚶也是我的爱!

    ☆、163暗涌

    进了二月,朝廷的两件大事都有了进展。因孙侯带回来的那支船队,经过寰宇远航,有些需要大修,有些干脆就不能再做远航之用了,因此朝廷终于开始在沿海修筑新的福船,一并将泉州开埠的事,提到了日程上来,排在之后的还有天津,因天津毕竟离倭国近些,那里银贱铜少,又闭关锁国,不大和红发人做生意,正适合大秦商人兑换白银的需要。

    这是一桩事,第二桩事,入股宜春,这件事延宕下来,主要是因为钟阁老身子骨不争气,前段时间的疟疾,一直都没有好透,如今很难再胜任首辅的工作,只得黯然上书,要告老还乡,好好地回乡调理自己的身体。皇上是有意跳过方阁老,直接指定杨阁老为首辅,只是其中还有些文章要做。过了个年,方阁老也有点挡不住,他的德望人脉,的确是坐不稳这首辅之位,于是亦上书辞了首辅,倒也没有退休,而是被调任出去,管别的了。

    至此,杨阁老终于扫清了仕途上的全部障碍,用九年的时间,走到了大秦文官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成为了大秦首辅。

    他在北边数省实行的地丁合一,去年刚推行就已经见效,如今自然宠幸日深,在朝野间的威望,也就更上了一层楼。这一次内阁空出了两个位置,皇上竟不放新人进阁,很明显,就是为了给杨阁老树立威严,培养党羽的时间。毕竟和当年的焦阁老比,杨阁老终究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值此新官上任时,杨阁老再推了入股商号一事一把,朝中竟没了反对的声音,那些大商家虽然急得上蹿下跳,但此时态势非常明显,谁出面说话,谁就是被商户买通了的传声筒。仕宦为商户张目,在台面下倒不稀奇,可摆到了台面上,还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有此一推,从宜春票号开始,盛源、乾元几家票号,都要开始清算资产,为朝廷入股监管经营做准备,还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