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言情小说 - 豪门重生手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60

分卷阅读560

    是,没多久就已经脸色发白、摇摇欲坠。众诰命也都觉得不快,待祭祀完了,等着领‘百日饭’时,都三三俩俩散开了,去透透气儿。

    许少夫人也不例外——她有姐妹在宫里,行事自然方便,蕙娘走到婷娘身边,和她说了几句话,便见到杨宁妃、孙夫人、许少夫人和桂少奶奶一道自内堂出来,正巧和牛贵妃、吴兴嘉等人碰了个正着。

    这几个杨家姐妹,身边也没什么从人,对比牛贵妃身后簇拥着的诰命们,便觉出单薄凄凉。牛贵妃扫了杨宁妃一眼,并不做声,一径去了,吴兴嘉倒是住了脚,客客气气地对桂少奶奶说了几句话,又扭过头看了蕙娘一眼,冲她微微点一点头,方才追着牛贵妃进了内堂。

    婷娘奇道,“牛少奶奶怎么和桂少奶奶还有那么多话说?”

    蕙娘并不答话,只顾着打量杨家女的神色,见几女相视而笑,似乎全不以吴兴嘉为异,免不得叹息道,“她要倒霉了。”

    “这又怎么说了?”婷娘不知前情,也是莫名其妙。“难道还有什么新恩怨不成?我还当现在看到桂少奶奶,牛少奶奶得退避三舍呢,免得又得喝一碗子醋——”

    有了儿子,婷娘也俏皮起来,蕙娘笑着解释了几句,“无非是现在抬爵的事传出消息了,吴兴嘉要奚落桂少奶奶几句罢了。可她这个人一显摆,转眼就要倒霉,百日都过了还这么嚣张,我看……”

    人多,她没往下说,婷娘亦已会意,不禁握着嘴笑道,“我倒要看看,嫂子猜得准不准。”

    过了太后百日,各府可以除服,所有黑紫羔衣裳俱都赏人,还有些白事用品,家里是不留存货的,或是赏人或是烧毁,反正各有去处,有些胆大的太太,现在就要请人来吃饭了,只不肯叫戏班子、大摆宴席。蕙娘因权仲白的缘故,也得不少人喊,有些比如公主府的她不能推辞,肯定要去,一天忙这些事也忙个不住。又过数日,牛家抬爵,从二等侯爵抬到了一等,权家也免不得要打点些礼去。——此时诸事渐渐安稳,连燕云卫动作都少了,若非桂家二子依然没有消息,众人险些都要以为,这件事,皇上恐怕打算就这么给捂下去了。

    只是圣心难测,皇上的心思,哪里是一般人可以猜得到的,就是蕙娘也没想到,就是在牛家抬爵的第二天,连牛德宝在内,牛家宗房、二房合族一千多人,全被下了大狱……

    至于罪名吗,倒要比众人想得轻些——不是谋反,还不是。

    但却也很接近了,牛家人犯的,是‘暗养私兵、里通外国’之罪。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

    明天又要坐长途车了……可能更新会不稳定,我尽早更新!

    ☆、246炮灰

    都说十恶不赦,其实这十恶罪也有等级。好比一等大罪谋反,一般都要搞株连。范围大小看帝王的需要,如牛德宝谋反,那起码三代内是跑不掉男丁处死女眷发卖的结果。若是恶逆、不道之罪,牛德宝将军犯了事,下狱的也就是他一人而已,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民不举官不究,哪管他忤逆父母烧杀抢掠,朝廷也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而这“暗养私兵、里通外国”,算不上是谋反——在牛家没有搜出什么违制的东西如龙袍等,但应该也能算得上一个谋叛了。这亦是十恶中的大罪,这种案子,大理寺断不了,得要皇上亲自指定主审断案。这个主审官,实际上也就是皇帝意志的体现。

    几乎是在案发的当天,整个京师都为之轰动,许多低层官员甚至拒绝相信这个事实,非得要到邸报明发,历数牛家罪证时,方才大骇惊呼。地方上不少牛家一系的将领,亦立刻惶惶不可终日,宣德边关也迎来一场不大不小的骚动——牛家虽然几乎合家回来,参与太后的百日祭,但牛德宝毕竟是为宣德留下了他的长子掌握大局。牛少将军亦是个有气性的,率领手下亲兵,差些就要叛出宣德,让邸报上明言的罪名成真。

    宣德距离京城不远,也算是边关重镇,守将叛关那是多大的事?好在宣德守官没有跟着他胡闹,双方对峙时,周围守军也飞马赶到,牛少将军最终不得不束手就擒,和全家人一道做了阶下囚,当即就被快马送进京中受审。至于宣德这里空缺的职位,皇上自然已有了决断。

    这番对付牛家的举动,显然是经过周密策划、仔细酝酿,皇上对牛家的指控显得非常严厉,却又十分含糊。在邸报中写明其‘暗卖军火、里通外国,与北戎达延汗诸部勾连为奸图谋不轨。意指东宫、中宫,戕害忠良,危及嫡后元子,居心叵测,有操、莽之志’。这里不但是把倒卖军火的事算在牛家头上,而且还直接把废后废太子的黑锅给推了过去,倒是给太子退位之事,找了个极好的理由。

    后宫密事,牵扯到皇家颜面,一般是不明言记载的。皇上这次压根就不肯说明原委,诸臣下也只好乱猜,都猜是太后阴谋陷害皇后、东宫,东窗事发后惊吓致死,因此皇上才会这么不给母族留颜面,才过百日,便将牛家合家下狱。——合着这是拨乱反正的意思,紧跟着,应该就是要复立太子了!

    元后嫡长子,那是国之元子,国家的正统,太子若能复立,朝中压根就不会有什么反对的声音。相反,还会有一群拥护正统的士大夫大唱赞歌,一时间群情兴奋,都等着皇上的后续行动,没想到皇上一声不吭,只是指定杨阁老主审、王尚书、封统领副审,誓要把牛家案情审清查明,查个水落石出。

    杨阁老和王尚书那都是干实事的能臣,一天多少国家大事等着操心,实际上真正的主审官还是封锦,但把这两人拉过来做噱头,也可见皇上的决心之坚定了。封锦又岂敢怠慢?不到一个月功夫,人证物证陆续都拉了出来,可谓是一环扣一环,证据分明,令人几无辩驳的余地。

    首先他拿出来的证据是数份账本,均有焦黑痕迹,全是从火器作坊里,那些同牛家有隐秘联系的师傅家中收到的,记载了历年来私造火器的明细。这本帐和火器作坊自己的帐,都是对得上的。事实俱在,压根无法伪造。

    其次,从牛家私兵手中收来的火铳,虽也都是高级货色,但显然数目和这几本帐里的数字是合不上的。这时封锦揭出一个惊天秘密:历年来罗春部之所以越打越强,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有火铳,而且,是大秦能工巧匠才能制造的高级火铳。朝野间顿时就是一片轰动,众人很自然地便能联想到,牛家把这些多余的火铳做了什么用处。

    抓走私,一般也就是抓到这种地步了,想要人赃并获难度是大了点。封锦紧跟着又指出,牛家这些账本,虽然记账方式不一,但在时间上都是极为统一的,都是在承平八年废太子后停止记账。而事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