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言情小说 - 豪门重生手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42

分卷阅读642

    格的继承人了。

    就算江南出了这么大的事,但地丁合一,对朝廷的财政终究是极大的改善,新政看来并不会人亡政息——再说,就是短暂地走了弯路也不要紧,宫中不是还有个三皇子呢吗……

    还没过正月二十,衙门没有开印,中朝也没有半点儿动静,皇上的身子骨又不好,谁也不知道他在深宫中是否收到了消息,谁都不会在这段时间里轻举妄动。京城笼罩在了一重怪异而紧张的气氛之中,好像一场雷雨已经悬于屋檐,却迟迟都等不到那道划破天际的闪电。

    蕙娘深知,此时京城水面之下各色人马都会出动,她也在掂量着是否要伺机和许家接触,刺探一番许家的姿态与杨七娘的决心,但还没等到这个机会呢,乔大爷就亲自赶到京里——上一回,就连朝鲜纷争,都没能请动他的大驾。

    “这一回我来,不是为宜春号来的。”乔大爷人到京城,肯定得和蕙娘、桂家打个招呼,蕙娘亦自然要邀他来吃饭喝茶。因她身份特殊,和外界有充足的理由频繁来往,因此在国公府内,她接见外男时,权仲白已经可以不必陪在旁边。乔大爷说起话来,也就比较放心。才坐下来喝了一口茶,他就迫不及待地反手抹了抹嘴角,向蕙娘说道出了自己的真正来意。“是受诸同仁之托,为晋商联合会来求侄女儿指点一番,并请你帮着引介一下阁老大人……”

    以宜春号的能耐,想要联系杨阁老,那真是不费吹灰之力,曾经宜春号还想倒向杨阁老那边呢。乔大爷与其说是来请蕙娘帮忙引介的,倒不如说是来和她打个招呼,免得她胡思乱想的。“实话和您说了,不仅是晋商,连徽商、苏商、浙商,只要是挂了个商字号,能有点钱的,这个年都没过好。就是盛源号,现在都在太原呢,要不是怕动静太大,只怕是都要进京了……您也知道,咱们开票号的得广结善缘,别不开这个面子!这不,到底还是进京来走您的路子,想和阁老大人见一面了。”

    蕙娘蹙眉道,“要见世伯并不难,只是我就不明白了,你们见他有什么用意呢?”

    乔大爷毫不考虑地道,“咱们做生意的,最怕朝令夕改,朝廷里和走马灯一样地换人,杨阁老既然坐了首辅的位置,就别往下退了,安稳一些年再说吧——”

    他瞅了蕙娘一眼,似乎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官腔,便露出歉意笑容,吐了实话,“您也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哇,有些年景,连人都难招。要不是摊丁入亩,我们正经做生意的人家,连工都招不到……”

    蕙娘自己虽然锦衣玉食,但却也明白,沉重的徭役、丁赋,有时几乎能压垮一个普通的家庭,深山老林里,生活了许多压根就没上册的黑户,这些人是不能做工的,他们没有户籍文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想拥有户籍了,在地丁合一以后,首先涌现出来的就是这一批黑户,北方人口,几乎是立刻就暴增了百万。这百万个赤贫的黑户,是很乐意投入工厂做工,在码头扛包,甚至是为了一口饭而免费做活的。

    任何人都喜欢不要钱的奴才,不然,大户人家为什么促使奴仆互相婚配?这批人口,几乎是立刻就把北方的经济给刺激得更加活跃了,而近几年地丁合一在南方推广以后,工人的价钱就更加便宜了。这还仅仅是地丁合一一个政策对商人们的有力影响,还有杨七娘摆弄的新式机器、开埠政策带来的巨大商机,商人们也许没有足够的知识去总结出重商政策和重农政策的区别,但他们却能发觉,这些变化,泰半都是在杨阁老上台后得到实施的。这些切切实实的既得利益者,绝不会放任杨阁老就此倒下,此事好在还是用工自发,如果是旧党阴谋摧毁新党,只怕这群商人,早已想方设法地把王尚书这样的旧党往下拉,以此来保住杨阁老了。

    别看杨阁老搞改革,得罪了一大票人,花团锦簇下潜藏的是危机四伏,这些年来,南北方的读书人渐渐都要和他过不去。但他也不是没有为自己赢得盟友……而这批商人手中,难道就没有掌握着大量的读书种子吗?眼下朝中重臣,家里泰半都有大量土地,所以对摊丁入亩极为不热心。但好比蕙娘这样,家里有生财铺子,根本没地也无所谓的官宦人家,也在渐渐地增多。杨阁老手里的力量,绝不止是明面上这么一点,这一次,他是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乔大爷见蕙娘沉思不语,便又小心地道,“此次我也就是个传话人,宜春号不过随波逐流……”

    “杨阁老和祖父不过是政见不和。”蕙娘收回思绪,轻笑着说,“又没有深仇大恨,现在旧党有盛源号撑着,咱们宜春号么,却不妨左右逢源,和杨家结个善缘,也好的,世伯尽管放手去做就是了。只是我才为王家世伯写信联系旧交,现在又为您写信引荐,恐怕有点太过炫耀卖弄自己的人脉,又会激起阁老的反感……”

    乔大爷等到她这句话,倒是松了口气:桂家本来就站在二皇子这边,虽说不牵涉进新旧之争,但恐怕也略加倾向于旧党。如果自己再得罪了女公子,双方不快,乔家受到的压力就比较大了。现在蕙娘旗帜鲜明地赞同他出面,就是桂家不满,自己也能有所交代。再怎么说,女公子在宜春号里,说话的声音也比桂家大些。

    他忙不迭地应承下来,言道自己会去另行寻觅门路。又和蕙娘说了些宜春号在海外的发展,“这些年来,从海外运回的银子实在也并不少了。族中子弟,都有些不敷使用,再加上李总柜年纪实在也太大了,待朝鲜事完,他的意思,由他的大徒弟继承总柜名分……”

    诸事报备完毕了,方请问蕙娘,“按您看,这一次杨阁老能否度过危机呢?”

    “这要看旧党怎么表现了。”蕙娘淡淡地道,“更重要的,还得看皇上会怎么想……恕我直言,这种层次的较量,您们只能添乱,虽是好心,可也容易给杨阁老添麻烦。这事儿,连阁老们都尚且不能做主,更何况是你们呢。”

    乔大爷手中金山银海,要比大秦所有官员都要富裕,他也不知知道多少官僚的隐秘,见过他们的窘态。甚至就连皇上,也有有求于宜春号的时候,作为这个跨国大票号的日常事务执掌者,他对大秦的影响,不在任何一个国公之下,可非但身无一官半职,此时竟无法就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务出一份力,即使蕙娘所言在理,他也不免流露出不平之色,半晌才叹道,“天威难测,只盼阁老能平安熬过吧。不然,人亡政息,不到三年,票号生意,又要和从前一样难做了。”

    #

    过了正月二十,衙门开印,朝会如常。这桩业已大部分平息的民乱,顿时被摆到了台前,各色人等的折子都递到了御前。御史台弹劾何总督、弹劾杨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