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28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28节

    大家一窝蜂去了礼堂。

    刚一坐定,穿着旧军装的周涛就大跨步走了进来,身后只跟着宋秘书。至于刘光明和他的手下,都不见人影。

    看到这情形,原本还安静的礼堂顿时跟青蛙闹塘似的沸腾起来。

    “竟然是周厂长?”

    “刘副厂长呢?难道被关了?”

    周刘两位厂长的事,昨天大家明面上不说,私下里却都议论纷纷。

    这些皇城根下生活的百姓很有些心明眼亮的,昨天就有人放话出来,说刘光明怕是回不来了。

    “肃静!”周涛大喝一声,礼堂里就安静下来。

    周涛是军人作风,开会不喜讲空话套话,直入正题:“刘光明这几年利用吴广胜这个隐藏在工厂里的地痞流氓,在厂里实行恶霸行径,铲除异己,陷害工人达二十多起,并利用手中职权贪污受贿一万三千三百五十九元,革委会对其实行关押撤职,并进行处罚。”

    听到这话,下面刚刚安静下来的工人们又“嗡嗡嗡”地议论起来。

    “我的妈呀,一万三千多。我一个月才三十六块,我算算这得我干多少年啊。”

    “他哪儿贪那么多钱?咱们食堂有那么多油水给他贪吗?”

    “怎么只有食堂?别忘了厂里的生产都是他在管,购进原料、原料损耗各环节他可以做多少手脚?再说还有工作买卖呢?一个正式工岗位就可以卖几百元。”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3-07 22:35:00~2023-03-08 21:51:2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咪兔 5瓶;無臉魚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爷儿俩一路去了北市第六中学◎

    “是啊, 咱们厂还是小了。要是个大厂,他这样搞, 何止一万三千多?大几万都是他收着力了。”

    周涛也不阻止, 坐在台上等了一会儿,等大家议论一阵后才又敲了敲手里的喇叭:“安静。”

    这一次没那么快安静了。有些人议论得起劲儿,愣是没收住嘴。

    可很快周涛的话就让大家噤若寒蝉:“刘光明的恶行和贪污受贿, 不是他一个人能干得了的,厂里一些中层干部并不干净。根据这些人犯错的轻重,厂里做出了相应处罚。现在我宣布厂里的人员职务变动。”

    接着他念了一串儿的名单。

    办公室主任, 财务部部长, 生产部部长张庆春,一车间车间主任吴广胜都被开除,其他一些中层干部, 包括三车间车间主任赵刚则被撤职。吴颂香自然也被开除。

    “接下来我宣读以上空缺岗位的任命名单。”坐在台上的周涛又道。

    盛景对厂里的人事不熟, 只听到办公室主任姓宋,不知道是不是宋秘书;财务部部长姓秦,也不知是不是她在食堂碰到的那个姓秦的戴眼镜的中年男人。

    坐在盛景身边的三车间工人,听到三车间的车间主任是江秀英时,都低呼了一声。

    “太好了,就该这样。”钱月蓉高兴道。

    其他人则表情各异,但大家脸上紧绷的表情明显松弛下来。

    原先能留在三车间的人, 不是投靠了吴颂香父女那一方,就是没门路去别的车间,只能送些财物给他们示好的;或是家里人有后台,是吴颂香不敢欺负的。

    被迫送财物委屈求全的, 自然对吴颂香的倒台十分高兴;投靠者则心里惴惴, 生怕来一个手段强硬的周涛派, 对他们进行处罚或清洗。

    江秀英是第三类。她丈夫在别的单位,手里有点小权。而她自己为人又正直,办事公正。

    周涛任命了江秀英做车间主任,就说明愿意放三车间投靠吴颂香的人一马。只要他们以后不再犯错,不跟他这个厂长对着干,就既往不咎。

    宣布完人员名单,周涛道:“同志们,中秋即将来临,咱们的生产任务十分繁重,我希望接下来大家都把十二分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争取在中秋来临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上面交给我们的生产任务。接下来我会把生产任务落实到车间里。每一个车间,不完成任务的要处罚,完成任务的有奖励。”

    “另外,上级给我们分派了一个政治任务,那就是制作几种新口味的月饼。厂里打算拿三百元奖金征召新口味月饼。这个星期内,每提供一种新口味并被厂里采纳,就奖励奖金五十元。”

    “嗡”,下面的工人又炸了。

    “好了,散会。各车间主任留下。”

    看大家纷纷起身往外走,一边走还一边热烈讨论,周涛又追加了一句:“回到车间不许讲小话偷懒。生产部部长龚群做好巡视监督工作。”

    正往外移的“嗡嗡”声微微一顿,不过很快又议论起来。

    刘光明早就被大家抛到脑后了,大家热议的中心换成了月饼新口味和三百元奖金。

    “小盛,你有什么想法没?我打算跟李小楠组成一个小组,你也来呀。”旁边一个没跟盛景说过话的三车间的人热情邀请盛景。

    “小盛来我们这儿吧,我已经有想法了。”有人听到这话,隔着几个人朝盛景发出邀约。

    “不了不了,我连老口味的月饼都不会做,对新口味完全没有想法,就不参加这次活动了。”盛景连忙道。

    回到车间,盛景又接到了几个邀约。

    她自然知道自己由被孤立状态,变成现在这受欢迎状态是为什么。那些拉她入伙的,有原先投靠吴颂香,怕被秋后算账的;也有想讨好她这个“周涛派”的。

    月饼新口味她随便就能拿出几种来。后世月饼的口味不要太多。但她不打算参与这次活动,出这个风头。

    没看周涛和盛河川都对她起疑了吗?她遇事想得周全些,还能用她从小寄人篱下、遇事比别人多想两分,再加上天生比别人聪敏两分来搪塞。可见识比别人广,那就说不过去了。

    反正周涛斗倒了刘光明,算是完成了上级给他的任务。至于是否拿得出新口味的月饼,有则锦上添花,没有想来也动不了他分毫。

    在斗倒刘光明这事上她算是立了功的,没必要冒着被怀疑的危险,再去立一功,给周涛锦上添花。

    接下来几天盛景都身处热情友好的环境里,心身愉悦。而且就算有任务压在头上,车间里的工作效率也并不高,大家惯常地说说笑笑,时不时去喝口水,上个厕所,干活根本不累。盛景作为一个临时工,自然不会标新立异,而是随大流的磨洋工,工作十分轻松。

    她也注意着新口味月饼的动向,知道有些人往月饼里放冬瓜糖,有人往月饼里放芝麻馅和花生馅,也有人得源于五仁叉烧的灵感,往月饼里放各种肉。周涛让几个老师傅将这些月饼品尝了一遍,挑了几样交上了去。

    但最后,这些新口味月饼也没有了下文,并没有形成任务让车间加班加点制作出来。

    星期天不用上班,盛景仍然一大早就起来了,吃了早饭后她穿着旧衣服,背着旧书包跟着盛河川出了门。

    水笼头处惯常一群女人在洗洗刷刷。

    看到他们,立刻有人招呼道:“哟,你们爷儿俩这是去哪儿呀?”又打量盛景,“小景不是做好了新衣服吗?怎么不穿?”

    盛景笑道:“趁着星期天有空,跟我爷爷去城外转转。怕弄脏新衣服,先不穿,留着上班再穿。”

    “盛大爷工资高,你现在又上班赚钱了,可以多做几身嘛。你这些衣服就该扔了,穿着跟你爷爷出去,他老人家多没面子,让人以为他亏待你呢。”马桂英道。

    盛景给了工钱让她帮做了两套衣服,她想让盛景穿出来让大伙儿看看,好夸她手艺好呢。结果盛景都不舍得穿。她心里有些不高兴。

    这话听得盛河川直皱眉。

    他很不耐烦应付这些七姑六婆。有些人说话没分寸,什么都敢说,什么事都打听,打听出来了还添油加醋地到处传播,弄得人半点隐私都没有。

    但住在大杂院里,就得讲究“处街坊”,至少得维持面子情。否则一院子的人当面不理你、孤立你,背后又对你指指点点嚼你舌根,谁也受不了。

    他冷着脸,淡淡道:“她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想怎么穿就怎么穿。要是有人因此轻视她,那只能说那人长了一双富贵眼,这样的人我们也高攀不起。”

    马桂英表情讪讪:“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行了,我们走了,你们忙。”盛河川推着自行车率先出了大杂院的门。

    盛景赶紧跟上。

    盛河川高大魁梧,身体也还硬朗。盛景这副身体才九十多斤,盛河川骑车载着她倒不费事。爷儿俩一路去了北市第六中学。

    “校长姓崔,我给他看了你的文凭、成绩和北城户口,他就答应让你入学。”盛河川介绍道。

    这时候读了高中又不能考大学,找不到工作一样得跟小学文凭的人甚至文盲一起下乡插队。

    而且这年头孩子生得多,生计又艰难,老大的姑娘小伙儿不能给家里挣粮食还要花钱念书,多读两年高中也还是得下乡,算算就觉得不划算。

    因此许多人读了初中到了年纪就上班或下乡挣口粮了,读高中的人并不多。

    盛景有北城户口,初中毕业,成绩也还不错,盛河川找熟人一说,离家不远的高中就愿意接纳她。

    他们到时,崔校长早就在学校等着了。

    他收了费用,递给盛景一迭书,指着对面的一排平房道:“你的教室从东边数第二个,高一(二)班。上课的时间是八点半,你明天过来上课。”

    盛景踌躇着问道:“校长,您这里有没有往年高一的考试题?我身体不好,如果我在您这里考试过关的话,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能不能请假在家自学?”

    崔校长十分意外。

    因为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校就算组织考试,学生也不会好好考。这年头主动要求考试的人已不多了。

    而且看盛景这瘦弱的样子,还真有可能身体不好。

    其实就算没病,盛景不来上课他们也不会说什么。现在学生主动请假,还提出考试过关才在家里自学,已是对他们这些教师极大的尊重了。

    他站身去书柜处翻了翻,找出两张试题,递给盛景:“那你考考。”

    盛景低头一看,十分失望。

    她提出考试,除了要请假外,也想看看学校有没有试卷。自己做了练练手,还可以拿回去给李建设做一做。

    结果就这?

    两张试卷一张是语文,一张是数学,题量极少,每张试卷只有几道题,题目还十分简单。

    在盛景看来,这题目放在后世,大概就相当于内卷厉害的小学五六年级的难度。

    第43章

    ◎二合一◎

    本来她还想让盛河川先回去, 盛河川下午还得上班,不好在这里耽搁太久。但一看这点题量和难度, 她二话不说, 拿出盛河川给她新买的钢笔就刷刷地写,不到十分钟,两张试卷就做好了。

    “校长您看看。”她恭敬地把试卷递还给崔校长。

    崔校长正思量着找什么话题跟盛河川寒暄, 才不至于两人眼瞪眼呢,结果还没说几句话的功夫,盛景就说做好了。

    不管做不做得对, 光这毫不犹豫提笔就写的架式, 盛河川看着就十分得意。

    他对崔校长笑道:“这孩子初中虽在乡下读的,但成绩是一等一的好。您如果没事的话,就帮她现场改改, 也让她看看城里和乡下的差距。免得她总觉得自己学习还行, 不肯再努力。”

    崔校长低头看试卷,已听不见盛河川说什么了。

    勾,勾,勾……

    语数加起来一共十道题,不一会儿他就改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