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耽美 - 历史小说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在线阅读 -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29节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29节

    他抬起头时眼眸发亮,看向盛景的目光就像看宝贝一样:“全都对了。盛景同学,你学习很认真啊。”

    “过继给我爷爷前, 我生活在乡下,是拼尽一切才获得读书机会的,所以特别珍惜。”盛景腼腆道,“校长您放心, 高中我也会好好读的。”

    这话说得崔校长一个劲儿地点头:“说得好, 就应该珍惜。你能明白这个道理, 就一辈子受用。”

    他语重心长地道:“现在虽然没有高考了,但知识总是有用的……”

    他本来还想长篇大论的,可话说到这里,他意识到什么,赶紧住了嘴,笑道:“总之,好好学总不会吃亏。”

    “校长我知道的。”盛景连忙点头。

    盛河川看看差不多了,就道:“那校长我们就先告辞了。明天盛景来上课,如果要请假的话,我会让她写假条。”

    这也是爷儿俩路上商量好的。

    一天学都不上就请假,终究不好,没准就有人去举报校长贩卖文凭,害人害己。

    盛景打算先去教室里露露脸,然后再装病。这样再请假就不会给人留把柄了。

    第二天盛景吃过早饭,就走路去了六中。

    本来盛河川要送的,但六中并不远,盛景坚持不用送,自己走路去了六中。至于自己骑车,按人设,她可是不会骑自行车的。没找到机会学,自然骑不了。

    没表看时间,无论是上班还是上学都不方便。盛河川本来想给盛景买新手表,盛景觉得太张扬,且盛河川还得想方设法去弄手表票,就说如果有二手的也行。盛河川出门一趟就给她淘了个二手手表。

    盛景提前五分钟到教室,本以为教室里坐满了人。结果一看,偌大的教室只坐了两个人,还是一男一女,两个人正坐在一张桌子前凑着头小声说笑。盛景就有些尴尬。

    今天盛景没穿新衣,而是穿了她原先那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再加上她不想让人把她跟食品厂的盛景联系起来,她还特意“打扮”了自己一番,用木炭把眉毛画粗,再往脸上抹一层灰,点上一颗痣。不光整个人灰扑扑的,还显得有点丑。

    女孩儿闻声抬头看了她一眼,嫌恶地皱皱眉,不过没说什么。

    倒是男孩子皱眉出声问道:“你不是我们班的吧?走错教室了?”

    盛景进门时特意注意了一下,这间教室的门头上钉着个“高一(二)班”的木牌。

    她怯懦地小声确认:“这里是高一(二)班的教室吧?我、我是新来的学生。”

    “哦。”男孩子顿时对她失去了兴趣,低下头去又跟女孩儿说起话来。

    盛景又问:“请问,教室里有没人坐的位置吗?”

    “你随便坐,没几人个来上课。”男孩子明显不耐烦。

    盛景就不作声了,在最后一排找了个角落坐了下来。

    这时候匆匆进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看样子是老师。

    她看了下面的三人一眼,什么话都没说,先念了一段语录,然后翻开手里的课本,开始讲起课来。

    那对男女在老师念语录的时候安静了一会儿,等老师讲课的时候,他们又在下面说起话来,女孩儿时不时还发出咯咯地笑声。

    唯有盛景在认真听课。

    老师也不跟盛景互动,甚至没多看她一眼,自顾自地讲自己的课。

    这堂课上了十几分钟,教室里才陆续又来了人,把教室坐了一小半。有些人一进来就自顾自说起话来,把课堂搞得闹哄哄的。盛景坐在最后一排,都快听不见讲台上老师说什么了。

    有人倒是看到了盛景这个陌生面孔。但看她穿得破烂,又脏又丑,就没人往她那里看第二眼,更不用说跟她说话了。

    这年头能上高中的,都是家庭条件不错的。再加上少年少女到了搞对象的年纪,就特别注意形象。哪怕是衣衫陈旧,也会洗得干干净净的,人也收拾得清爽。像盛景这样穿着补丁衣服又显得脏兮兮的,根本没有。

    快到下课的时候,一个高高大大穿着六七成新的旧军装的男生,挎着个书包吊儿郎当地从后门进了教室。

    看到盛景坐在那里,他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瞪,满脸的凶神恶煞,嫌恶道:“起开!”

    盛景心想:来得正好。

    她慌慌张张地起身,结巴道:“对、对不起,我是新来的同学。我以为这里没人坐……对、对不起。”

    她慌乱地收拾着桌上的书和笔。结果越慌张就越容易出错,她把书给弄掉了。

    她弯下腰去捡课本,可等她直起身时,忽然捂住了胸口。

    她一只手撑着凳子,一只手挣扎着想去翻兜。好不容易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药瓶,想拧开瓶盖吃药,结果一不小心把药瓶给摔到了地上,药瓶上“硝酸甘油”四个字露了出来。

    因为大高个儿男生进门问了盛景一句,教室里大部分的人都往这边看来,正好看到了这一幕。

    讲台上的老师看到盛景这模样,脸色一变,赶紧跑了过来,问道:“你怎么了?”

    看盛景伸手去够地上的药瓶,她连忙把药瓶捡起来,问盛景:“吃几粒?”

    盛景伸手比了个一。

    老师倒了一粒药出来,塞进了盛景嘴里,让她含住。她有长辈吃这药,知道这是心脏病的药,需要压在舌头底下含服。

    “要不要送你去医院?”她又问。

    盛景摆摆手,半靠在她身边喘着气,过了好一会儿,她终于好过了些,开口道:“老师,我好多了。”

    等被扶住到凳子上,她又道:“学校有电话吗?麻烦您帮我打个电话给我爷爷。”

    老师看她没刚才那么吓人了,也放心了些,抬头叫道:“于梅梅,你来照顾一下这位同学。如果她又有不舒服,你喂她吃一粒药。”

    一个长相老实的女生走了过来,紧张地盯着盛景。不过她并没有靠得太近。

    老师问盛景:“电话号码是多少?”

    盛景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纸片递给老师。

    ……

    装病是爷儿俩商量好的,盛河川知道盛景会给他电话,他骑着车回到胡同口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呆在胡同口,看一群老头儿下棋。

    胡同口就有个公用电话亭,他呆在这儿,也省得别人去叫,引得大杂院的人问来问去。

    他以为盛景至少要等到快中午才来电话,没想到他刚坐下不一会儿,六中的电话就来了,他赶紧骑上自行车去了学校。

    到了校门口,盛河川就看到崔校长和一个年轻女人站在那里,轻声说着什么。盛景则坐在门卫室外的一张椅子上。

    盛河川上去打了声招呼:“崔校长。”又朝那年轻女老师点头示意了一下。

    “你来了,快看看孩子。”崔校长像是得了救赎一般,“你那天也没说孩子有心脏病,今天差点出事。”

    盛景这心脏病也不能说得太严重,否则谎就圆不了。

    “都是她父母造的孽。”盛河川先把锅往李玉芬夫妻头上扣,摇头叹息,“不过还算幸运,平时不犯病的时候她跟没事人一样,在村里时也能下地干活;就是犯病的时候吓人些,但及时吃药就没事。我还说这几天抽空带她去医院看看呢。”

    他转过头看向盛景:“吃过药了吗?还难受吗?”

    盛景道:“吃了,好多了。”

    她指着年轻女人介绍:“这是张老师,今天多亏张老师喂我吃药,又给您打电话。”

    “多谢张老师,实在太感谢了。”盛河川连忙道。

    崔校长道:“你给盛景同学请个假,带她去看病,把身体养好了再回学校上课吧。”

    这年纪的学生都活泼好动,打打闹闹是常态,又有那红小兵在学校里耀武扬威。今天还只是一个凶一点的男生对盛景问个话,盛景就成了这样。要是万一被吓着了,那岂不是要了她的命?

    他们没被下放的这些老师,在学校里本来就如履薄冰。要是学生上课的时候死在了学校里,那他们这太平日子也算到头了。

    盛河川赶紧道:“好的好的。我给学校写个请假条。”

    说着朝盛景伸出了手。

    盛景从书包里掏出纸笔,盛河川写了一张请假条,还道:“如果学校要求开病假证明,我抽空去医院开一个。”他在医院有认识的人,才敢说这话。

    “能开一个最好。”崔校长道,“另外,如果身体允许的话,考试最好还是回学校考。等期末的时候你来一趟,我告诉你考试时间,到时让盛景同学按时回校参加考试。”

    “好的,好的。”

    爷儿俩回到家里,盛河川道:“食品厂那边我再给你请两天病假。”

    做戏做全套,这事要做得让人抓不住把柄,就得两头都把戏演得真一点。

    有些心脏病是偶发性的。就算真那么巧,六中今天在座的同学认出了盛景就是食品厂那个临时工,发现她既在厂里上班又在六中挂名,只要处理得好也出不了什么纰漏。

    其实这也是盛河川和盛景做事小心,这年头学校管得不严,食品厂那里又是临时工,只要他们不到处宣扬,根本不会出问题。

    而有了今天这遭,盛景是不用再来学校了,只等考试的时候来露一面就行。

    ……

    住在大杂院里,洗漱上厕所都得外出,厨房也在屋子外面,想要躲在家里根本不可能。

    第二天吃过早餐,盛景就端了衣服去了水笼头处,跟那些大妈大婶们打招呼。

    “小景今天怎么没去上班?”马桂英问道。

    盛景道:“身体不大舒服,我爷爷让我请假在家里休息两天。”

    “小景这身体确实得好好养养。”王大妈在一旁道。

    夏老太上下打量了盛景几眼:“可不是。这身体单薄的,以后结了婚都难要孩子。”

    吴丽笑了笑:“小景还小呢,才十六岁。以前在乡下,饭都吃不饱,一年到头都见不着点油星,身体自然不好。盛大爷工资高,这几天我看他天天往家里拎鱼拎肉,说给小景补补。再养养小景这肉就长起来了。”

    “可不是。”王大妈应和道,“小景这五官长得好,身量也有那么高,只是瘦了些。等养些肉出来,保证好看。”

    听到这话,马桂英的女儿陈小娟望向盛景的目光全是羡慕。

    夏老太笑了笑:“所以说小景是个有福气的。”

    她本来想讲两句酸话的,但盛景怼过陈招娣,是个厉害的;盛河川还为了她当众给马桂英下面子,很维护这个过继的孙女。夏老太现在不敢对盛景阴阳怪气。

    盛景知道绝大多数人都仇富,尤其在这种年代,被人嫉妒可不是什么好事。

    她抿着嘴笑道:“我以前过得很不好,伤了根基,大夫说如果再不好好养养,恐怕会有碍寿数。所以我爷爷为了我把家底都掏出来了,就想让我补上几天。要不是没办法,谁舍得天天吃肉呢?”

    “可不。就算舍得,也没那么多肉票不是?”王大妈赞同道。

    吴丽性情温婉,为人细致。

    她看着盛景洗着的一件衣服,问道:“这衣服是你给补的?”

    盛景看了看手中盛河川的衣服,点了点头:“手艺不好,糊乱缝了缝。”

    马桂花自身能干,有一身做衣服的功夫,厨艺也不错。她对女孩子在厨艺、手工方面有着不一样的要求。

    她闻言毫不客气地伸过手来,拿过盛景手里湿漉漉的衣服看了看,客观评价:“缝得还不错。”

    其他女人也好奇地凑了过来。

    看到盛景诧异,王大妈笑着解释道:“大伙儿都知道你爷爷过日子凑合。他衣服破了也照样穿,实在不像样了才自己胡乱缝几针。大家一个院儿住着,都说帮他补,他却不愿意麻烦人。”

    方大爷一早就出去了,这会儿提着个鸟笼子进来,闻言笑道:“可不是,现在老盛可享福了。小景天一亮就起床做早餐洗衣服收拾屋子,早晚两顿都变着花样地做饭。那饭香的!以前是老盛羡慕我,现在换我羡慕他了。”